1:民风民俗:
交际
本县人很好客,讲义气,常说:“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上门客”、“三句好话暖人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等。外来人普遍评价:“宁陕人厚道。”
见面礼:熟人、久别重逢,先问:“您健旺吧?!”答:“操心问,还好”。既是平辈,也这样问候。
走路,要把客人让在前边,以示尊敬。如是悬崖险道,则把客人让在后边,还特别声明:您路不熟,我引路。边走边招呼:“走好哇!”“过细呀!”窄路相逢,既是互不相识,也老早站在路外或路边,侧身礼让对方先行。
熟人过路,总要招呼:“到屋坐!”生人过路,也招呼:“歇一会儿走。”有的赶路人走渴了,进屋要水喝,主人赶快烧开水。冬天烤火,要把客人让在避风、无烟的方向。既是火塘有火也要再加几根柴,以示尊敬。
待客:有事或串门子来的客人,除端茶递烟外,还要拿“吃货”(果品、熟食之类)招待。水果成熟季节,还送上一戳瓢桃杏之类的果品;秋收时节,送上一个烧苞谷,一戳瓢核桃,一个棒槌,让你自槌、自剥,吃核桃,咽烧苞谷,别有香味。登门之客,只要没有急事,就硬要留你吃饭,并请入“首席”,或比较舒适的位置。桌子上的好菜,要放在客人面前,边吃边催客人“拈菜”。要是吃肉,客人越吃得多,主人越高兴。
素不相识的过路客人,遇上吃饭,主人也赶快舀好饭,让到桌子上来。行路人走饿了,进屋叫声伯娘或嫂子,说是“找顿饭吃”,主人也毫不推辞,填火做饭。吃毕,给钱给物,怎么都不要,有时还生气说:“出门人,又没背锅灶,吃饭哪个兴给钱!”临走,客人说声“破费了”,或说“道谢饭罗!”主人便满脸堆笑地说:“便饭,你没吃好!”“过细,慢慢走啊!”
行酒令:宴席上,酒过三巡,便行酒令,打“通关”。酒令通常有五种形式:划拳、猜宝、打杠子、大压小、猜数。
2、节庆活动
春节
民国时,分别称阴历年谓“过年”,公历叫阳历,过阳历年称“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农历年谓“春节”,阳历年谓“元旦”。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司老爷上天,燃烛、焚香,请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
腊月三十日,称大年三十,又称“除夕”。这天是过年的高潮,也是最隆重时刻。中午开始,各个门上,窗边,齐齐贴上对联,堂屋还贴家神,两边墙上贴喜报条子,猪、牛、鸡圈贴上“六畜兴旺”的红纸条,大门外挂檐灯,室内贴年画,到处布置一新。
吃团年饭后,持香、蜡、火纸、鞭炮到祖先坟地燃放,谓之“上亮”。上亮须由男的去,只有门中无嗣才由女的去。
上亮回来,于灶前,同送灶爷一样,摆供设香,接灶爷回来。
压岁钱。小孩们刚穿上新衣,大人挨个给点钱,叫“压岁钱”。另外,也让新衣服讨个吉利,它一上身便有钱入兜。
守岁。除夕之夜,彻夜不睡,叫“守岁”,以示“辞旧迎新”。
出天星。半夜子时,鸡叫头遍,于大门外放鞭炮,以示迎接吉祥。最近两年,小小的关口山城,半夜子时,鞭炮齐响,火光冲天,有的放一挂炮持续十几分钟。
十天年。据传从初一至初十,每天有一种禽畜或谷物过年,其划分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如果属于某种禽畜谷物的那天是晴天,它这一年就兴旺发达。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是春节的组成部分,早上吃“汤元”,也叫“元宵”。
玩灯。正月十二上午报灯:化妆一丑角,头戴毡帽,反穿羊皮长袍,脚穿皂靴,手拿灯牌或彩鞭,骑在二人抬的一根竹竿上,谓“报灯童子”。后边紧跟狮子、亮龙、彩船、车车、竹马等。敲锣打鼓,沿街走一趟。但不表演,告知人们玩灯的消息。
从十三至十五日,白天玩社火、高跷、绣花龙等,晚上玩灯。解放初又增加扭秧歌、打腰鼓。十五闹元宵,县城举行灯会,全城灯火通明,彻夜狂欢。
清明节
家家备得“清明吊”香、蜡、火纸、酒、菜,到祖先坟地“扫墓”。当地人叫“挂清”,纪念死去的人。“挂清”是怀念祖先,家里人除了看门的外,都到坟上去。解放后,清明节这天成为给烈士“扫墓”之日。清明的前一天过寒食节,家家吃冷食,不具烟火,纪念介之推“火焚绵上”。
端阳节
挂艾蒲。一清早,家家门上悬挂艾蒿和菖蒲,用以避邪驱瘟。还到山上扯回千里光、夏枯草、薄荷草、车前草、金银花等。晚上熬水洗澡,可以不生疮害病。这天家家吃粽子,小孩戴香荷包。
喝雄黄酒。午饭,酒肉佳餐,阖家欢聚,酒内置雄黄,磨“独大蒜”,喝了能解毒。小孩的鼻耳额眼圈抹上雄黄酒,蚊蝇、毒虫不敢爬。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亲友馈赠月饼。午饭全家在一起,好酒好菜,共庆佳节。晚上,集丰收瓜果糕点,有的用面蒸出各种动物、瓜果式的馍,涂上颜色,于大门外,设香案,摆供品,敬月亮。敬罢,男女老少吃月饼,赏月。有种说法:八月十五是月亮过生日,皓月当空,是月婆婆受礼;乌云满天是月亮“躲生”。
腊八节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用各种粮食、肉、蔬菜、副食、干果混合煮粥,叫腊八饭,数量特多,除互相馈赠外,要吃到腊月三十。据说,这天是佛爷升天的日子,腊八饭要先敬佛爷,表示纪念。
北方籍的人兴吃“五豆”即腊月初五,用五种豆子熬粥,吃了能避瘟疫。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