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紫阳,开门七件事??茶为先。喝茶,不分老幼、贫富贵贱,有钱喝细茶,没钱的喝粗茶。就是那贫困家庭,也备有“大脚片”,尽管又苦又涩,来客还要泡一碗。喝茶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成了一种习惯。每逢了红白喜事,那支事单上首先排下了斟茶的、敬烟的人的名字,然后才是铺席倒酒,红白两案。过白事时,支客师一声嘹亮的吆喝,“来客了,上茶!”那事茶之人便提着大茶壶,托着茶盘,肩上搭一只白毛巾,人未到,声先到,连声嚷嚷:“闯!闯!茶来了。”吓得那些姑娘大姐连忙让道,生怕那茶汤烫着了自己,当然,来客每人手中都会有一杯茶。而此时的吹鼓手和歌师要小心侍候了,吹鼓手每人一缸糖茶,歌师的茶缸则要更大,糖要多放。那怀抱大茶缸,蹬起八字步,一步三摇摆的歌师,从盘古开天地唱起,一直唱到九九还阳。每逢锣鼓响起便猛扎一口,润一润喉,待唱得孝子们嚎啕大哭时,那茶也换了三、五次了。歌师的茶是不能马虎的,不能太甜,不能酽,不能淡,哑了嗓可要冷场,那孝子就没了脸面,事茶之人就要格外殷勤才行。过喜事时,那就不同,那主人家的桌子早擦的干干净净,中间摆花生、瓜子、核桃、板栗等干果,四周放洗净的茶杯,待客人一落座,那眼尖的茶师便拎着个敦子壶,及时斟上一杯那早已泡透了的炒青茶。绿荫荫、热腾腾的茶水,客人没喝便有了绵绵暖意。民间把这称之为摆茶食,当然到家做客,见人一杯茶那是必不可少的。而上班、做生意,每天清晨则是不喝茶不干事。上年纪的长者,清早只盼一杯茶。茶下肚,浑身舒坦,如果是没了茶的话,那一天便没了精神。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风,那民风也是依赖物产形成的。好比北方敬神祭祖,多以牲口之头和花花绿绿的供馍,外加一杯酒。而在紫阳那牲口之肉是少不了的,外加的当然是一杯茶了。由于紫阳盛产茶叶,千百年来茶也和封建迷信结合起来。遇到家里老人过世,到了下葬之时,主葬之人便在五谷中加上茶叶,朝那墓穴和孝子身上撒去,口中还叨念到:“五谷茶叶撒上天,孝子来迎丰收年”等等。而巫婆神汉则也借茶叶、盐合之五谷,装在器皿内,埋在宅子内,做以镇邪之物。那小小的茶叶真能有辟邪之功能?怕是那巫婆们早就看透了神鬼的贪念,送之实惠。
入 药
茶叶是个宝,山里人喝它、卖它,还要用它治病。每逢到大人小孩拉痢疾,家里的人便去寻那多年的陈茶,煎服一碗,那痢疾便及时止了。治痢疾越陈的茶效果越好。而小孩吃嗝到了,也要泡一杯来化食。遇到发“羊癫风”之人,便取经霜老茶叶,研末和明矾朱砂煎服之,病人则不再抽疯。
当然,山民们不知道茶有去水、利尿、解毒、镇静之作,更不知道唐朝孟诜《食疗本草》记载:治热毒痢,好茶一斤炙之,捣末、浓煎一二盏服。而紫阳富硒茶的抗衰老、抗氧化、防癌抗癌等则是现代专家通过化验发现其独特的保健和治疗功能。茶之为药的习惯,至今在一些寺庙内保留下,每逢香客求药问病,主持便会赐些陈茶和香灰为药称之为发“神茶”。
调 食
茶叶入食紫阳应不是多见,一般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是用茶叶上色上味,如小吃摊的茶叶蛋,餐馆自制的五香薰鱼等。二是避味,如炖羊肉、清蒸鱼均要放些茶叶,去膻腥之味。三是茶叶直接食用,用毛尖茶炒腊肉,有肥而不腻,清香可口之感,而鲜叶与海鲜一起煲汤则是另一番风味。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