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牛和英英情被抓,面临宗族的严厉处罚,拴牛唱出一腔自己的悲愤之情
英英被迫嫁给小自己多岁的锁儿。
王小怡成功塑造了英英这一黄土地上的“百灵鸟”形象。
吹手和唢呐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和乐器。
历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浩瀚浓烈的陕北民歌中,情歌可谓是一枝独秀,“酸”到人的心坎上,乐在人的眉眼间,土得掉渣儿的言语却透露着最淳朴的热爱。《陕北歌谣》,一曲黄土地的礼赞,根扎于土腔土韵之中又昂扬着现代时尚元素的爱情之歌。
11月7日,由市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大型原创无场次歌舞剧《陕北歌谣》,在市新一中剧场隆重上演。这是继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之后的又一原创大型歌舞剧。演出当晚,剧场座无虚席,激昂豪放的信天游、极富韵味的地方方言、地域元素构建的舞美效果以及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给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幅歌颂陕北爱情的地域风情画卷。
在浩瀚浓烈的陕北民歌中,情歌可谓是一枝独秀,或许大家喜爱的恰是歌声里的那股“酸”味儿,“酸”到人的心坎上,又乐在人的眉眼间,土得掉渣儿的言语却透露着陕北人最淳朴的热爱,也是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这黄土地最好的礼赞。该剧就是一首根扎于土腔土韵之中又昂扬着现代时尚元素的爱情之歌。它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陕北常家畔的“百灵鸟”英英,不仅歌唱得好,还有一手剪纸的好手艺,她和赶牲灵的小伙子拴牛暗暗相恋。当地强势人艄公汉生有一子锁儿,求神问卦说只有娶大媳妇冲喜,方能长命百岁。面对无人上门的窘境,艄公汉望河兴叹,以歌抒怀。在求神的路上,艄公汉救了英英爹(老吹手)的命,为了以恩报恩,老吹手将英英许给尚还年幼的锁儿为妻。在“神”和“人”的威力下,英英进了小女婿锁儿的洞房,英英一直视锁儿为弟照顾其生活,心里却挂念着拴牛。赶牲灵的拴牛想夺回英英,当二人冲破樊篱之时,被艄公汉和族人抓获,一场为爱而生的生死抉择摆在了剧中人的面前,英英与拴牛坚毅执着的爱情打动和说服了艄公汉和族人,冲破了“神灵至上”的世俗禁锢,欢天喜地迎来了“喜结连理”的完美结局。
艺术源于生活。在偏僻的大山里,不仅是过去,就是现时的爱情也会被“人为”地进行廉价交易,特别是“神灵圣意”更让一对对有情人难成眷属。人性在爱情的甜蜜里因“神”的亵渎而苍白无力。人在正义与邪恶、爱情与阴谋、崇高与卑贱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而难以突破世俗禁锢。“一个是阿弥陀佛摸不着来看不见,一个是真心真意生死相爱对苍天”,该剧试图通过英英、拴牛、艄公汉对爱情的诠释,剥去“神”的面纱,完成人性复苏的思想蜕变,用最原始的“咱黄河边上的人不能见死不救”的朴素情怀,弘扬人间真爱。剧中人英英、拴牛、艄公汉、老吹手都深深地打着陕北民间底层人物的烙印,剪纸、赶牲灵、扳船拉纤、吹鼓手的形象演绎,展现了以前的陕北人民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理想。
该剧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地域、音乐、舞蹈和舞美中。地域特色主要是在舞台的整体展现上,突出了黄土高坡的淳朴和黄河的雄浑,以此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气质。音乐上以陕北民歌的原生态为根基,开掘和提升音乐素材的艺术品位和与时俱进的审美意识。舞蹈主要是借助陕北民间舞蹈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骑毛驴”、“秧歌步”等完成陕北民间歌舞的展示。舞美则是用视角艺术构建地域山水、地貌特点,使人物与地域背景相辅相成,达到人景统一的舞台艺术表现。此剧虽是民间歌舞剧,但在挖掘原始特色的基础上,创作者们大胆创新,用夸张的表演、交响与民族音乐的结合、高科技的舞美效果,使全剧富有时代气息和美学展现力。特别是本剧将影视技术渗入到舞台剧中的大胆艺术尝试,给舞台艺术带来新的气息,让观众在观剧之后更能深刻地了解陕北的风土人情和昂扬大气的陕北精神。
编剧康世进介绍说,《陕北歌谣》是榆林市民间艺术团历经两个多月的辛苦排练完成的,是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的参赛剧目,10月12日和13日在西安人民剧院演出过两场,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以前歌颂爱情大都是人与人的较量,这次的歌舞剧突出了人与‘神’的较量,很有特色地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善良的一面和冲破封建禁锢、表达人性真实的思想转变过程。我们下一步将继续重点打造,争取让《陕北歌谣》走出国门。”康世进说。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