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陕西人民群众乡社互助年深日久,相沿成习。旧志所记甚多。《三原县志》:“婚丧有相助之仪,时节有往返之礼。”《扶风县志》:“乡党相与尚齿让。”《略阳县志》:“民好义急公,遗风犹在。”《葭州图经》:“葭州好尚武力,守望相助。”乡亲互助活动表现在各个方面。 婚丧大事互助。在陕西村镇,一家有红白大事,村中邻居皆来帮忙,其风俗各地都有。 办红白大事,首先要有人手。谁家办红白大事,一请即到,纷纷前来帮忙,其中有些人是办某项事务的行家里手,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省时、省力、省钱。借家具的、采购物品的、办宴席的、看客接待的,掌司仪礼的、登记礼帐的,甚至挑水、洗碗、提菜、递烟,也有专人,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有条有理,把事情办得很好。受人之请,应人之托,办别人事,如同办自己事,勤快、节俭,不生是非。村民以能为他人帮办红白事而为乐。相反,有个别奸刁之人,遇事无人请,有力无处使,反而觉得自惭形愧。 在办红自事出力的同时,还有出钱相助的习俗。旧时,陕北一些地方办红白大事,村人约定出米麦若干,相沿不改。关中一些地方有喜孝会(俗称孝义会)。村民成立此会,互相捐助米、麦、钱等物,帮助办事。有的地方平时将捐献的钱物以薄息放出去,遇到会员家中有红白大事时,拿出一部分办事。有的地方集资购置办事用的家具,供村人办事时借用或租用,方便了群众。 生产中的互助。群众在农忙时互相帮助,几家几户联合,这几日为此一家干活,那几日为另一家干活,陕北称之为变工。工变工,力无穷。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这种传统的变工习俗,号召组织起来,开展生产互助运动,大大促进了生产。而对烈军属、抗属的家庭代耕代种,挑水,扫院子等,也是由传统的生产互助习俗演化而来的。 还有修窑建房的互助。修窑建房是村民的大事,群众说:“婚丧大事常见哩,修窑建房三辈两辈才有。”因此,修窑建房帮助更为常见。包括备料过程中的伐木、采石、运沙、运土、运砖瓦,开工以后和泥、递料、挑水等活,邻里邻居尽力而为,大力帮助。 经济上互助有请会的形式。请会是村民对付高利贷的办法。众人人股,将钱轮流借人,或取薄利,或不收利息,帮助邻居克服困难。有时一人有难,大家解囊相助,约定期限偿还,有的甚至不用偿还。旧时,有的地方建立义仓,困难时周济贫苦人,也是村民经济互助的一种形式。 乡社互助还有互相借用工具、借用牲畜的。“碾磨千家用,井水不用问”,走亲戚、办红白大事,用牲口、车船等,是不必作难的。 群众非常重视睦邻,有“无千年的儿孙,有千年的邻家”等说法,因之对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而互相帮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平素互相串门聊天,关心疾苦,互赠瓜果,互送好饭好菜;遇上灾难,互相扶持;遇上不平之事,仗义执言,甚至拔刀相助;出远门见乡党如见亲人,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说法。 现在,乡社互助又有了新的内容,乡村有红自理事会,帮助村民办红白大事;城市也有社区服务活动,一个社区的人互相支持,协助办事,方便了许多。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