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其时正当阳历三月初,处于“惊蛰”气节。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草木开始发牙。“春雷响,百草兴。”天气变暖,河水解冻,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据说这天,沉睡了一冬的龙,要开始抬头了,所以叫做“青龙节”。在唐以前这天没有多少活动,唐以后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在中国北方一带,又和“惊蛰”联系起来,逐渐演变成为以驱虫害和祈丰收为内容的传统节日。明、清以来,陕西省二月二的风俗活动,更加丰富多采,有“爆米花”、“打围墙”、“围仓囤”、“引钱龙”等风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榆林、府谷一带人民习俗:这天太阳未出前不得担水,恐怕担回龙头;也禁女工,怕伤了龙目。旧俗早上吃龙眼窝窝,谓之“啖蝇头”。有些农家按全年12个月,蒸12个窝窝,看哪个窝窝上水多,预兆那月雨水多。此日,男子多理发,叫做“抹龙壳”或“揭龙盖”。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屎爬牛不抬头,一脚踏到地里头。” 据说二月二前一天,是蛰龙升天之日,陕北的榆林、清涧、子洲一带的人民,于是日聚集在龙王庙祭祀,谓之“开庙门”。晚上举办“龙眼会”,届时,每个村社的群众都聚集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举着上写“东、西、南、北、中”的五方五色旗,浩浩荡荡走上山头(有的地方举着火把,并凑够七姓之人)。上山后,先点燃火塔塔,把五色旗插向五方,插时旗下得各埋一颗鸡蛋,然后焚香烧纸,全体下跪,由头目人宣读祭文。祭毕,在中方的旁边画一个大圆圈,圈内刨一个土堆,插上香把,所有的人在圈内拿一柱点着的香,静悄悄地迅速走回社内公馆。此时,欢歌笑语,热闹非凡。之后头目人准备一块磨扇一个碾夹子,一个纸钉和一只公鸡。当鸡啼第一声即将结束呜叫时,一人手持纸钉和碾夹子,向磨扇上的纸和红布,猛击一钉。这样在纸上红布上留下深深的钉印,这就叫做“龙眼纸”和“龙眼肚肚”。据传说用“龙眼纸”擦身可以医疾病,小儿穿上“龙眼肚肚”可以避邪。
爆米花 二月二这天,广大农村都有爆米花、炒包谷豆、炒黄豆、炒蹄趾蛋等风俗。爆米花是用大米爆成的,就像商店卖的米花糖。炒包谷豆或黄豆,都是把豆子爆成开花。炒蹄趾蛋是用面和成,切成条条,再切成小块块,像牲口的蹄址,所以叫做“蹄趾蛋”,把它炒热。以上这些既是节日祭祀品,也是人们的食品。二月二一大早,就听见全村一片爆米花、炒包谷豆等的爆破声,类似鞭炮一样,持续不息。据说这是人们用强烈的爆破声,来庆祝龙的抬头,也是为龙贡献的一份最珍贵的食品。米花、包谷豆、蹄趾蛋等,既给在家的人口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如女婿、外孙等,远在外地工作的家人,也要想法寄给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
打围墙 用草木灰撒在屋子里的周围,谓之“打围墙”。意为消毒,防止虫蛇咬动。据说穿山甲(领水之兽)害怕草木灰,不敢压它,“打围墙”也有阻挡洪水的妙用。陕南佛坪一带。于二月二这天的黎明时,端一簸箕草木灰,用擀杖敲门,围绕屋子周围撒一圈,意为防虫消毒。汉中地区的西乡、南郑一带,在二月二这天用簸箕装草木灰,沿室外抖撒,边撒边说:“二月二,灰簸箕,虫虫蚂蚁飞过去。”据说这样做,可以避躲蛇蝎毒虫不进屋。陕北的榆林、府谷等地,“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以炉灰围宅舍,以避邪、虫入户。并将“枣牌”(枣面制作而成,是祭灶时的献品)分给全家老幼而食之,图个吉利。
黑驴揭鞍 陕北的吴堡一带人民,在二月二当天,视为剃头、理发最为吉利,盛行男理发、女拔黄毛的风俗活动。铜川、耀县一带人民,在“二月二”当天给男孩子把头剃光,以使孩子像驴去掉鞍子一样轻松、愉快地生活,把这种习俗叫做“黑驴揭鞍。”
围仓囤 每年农历二月二,农村中有“围仓囤”的习俗。就是用草木灰在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囤状的图案,名为“围仓囤”。此俗在唐宋时代就有,陆游诗云:“处处遥闻打囤声。”二月二的早晨,当家的主人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木棒轻敲其边,使灰徐徐落下,边走边围,围成一个仓形或囤形的图案,中间再放少许五谷杂粮,这就叫做“围仓囤”。有的地方还在灰仓囤外沿,用灰撒成梯子,意为仓囤高蓄粮满,预兆丰年,五谷丰登。有的地方还在“仓囤”的中问,挖一个小坑,把五谷、粮食放在坑内,并在坑上盖一块石头或砖头瓦片。几天后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明今年什么丰收。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就是这个意思。
引钱龙 二月二一大早,主人家用簸箕盛上草木灰,走在井旁,将灰撒在地上,形成一条龙,一直撤到水缸旁边,这种活动叫做“引钱龙”,意为龙能给人们带来金钱,这也是农村中流传的一种古老的风俗。同时,予二月二当天还有烙“龙鳞饼”(用麦粉做制成类似龙鳞的饼子)、吃“龙须面”(用麦粉擀制又细又长的面)的风俗。俗谓吃了二月二烙下的“龙鳞饼”,全年不受冻;吃了“龙须面”,全年身体强健,可以避邪除害。陕西北部的农村,还有把上年腊月留下来的猪头,洗净煮熟,在二月二这天吃,以表示庆贺“龙”的来临。
敬龙王 神话传说,龙能治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沉睡了一冬的龙,这天苏醒起来,开始上天行云布雨。时值惊蛰前后,气候转热,黄河流域广大农村,都普遍进入春耕生产的气节。所以敬奉龙王是农村中的普遍风俗。敬奉龙王有两种形式: 一、村上有龙王庙的,二月二这天,各家各户,或集体或个人都去烧香,顶拜。凡有井的人家,都要在自己井桩前设一神堂,烧香,献供品,顶礼崇拜。 二、家家户户给石磨、石碾的两旁,贴上红色的对联,然后摆上香案,献供品,烧香,顶礼崇拜。据说,“磨是白虎”,“碾是青龙”,青龙白虎决定碾方与磨方的安危,所以要顶礼崇拜。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