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国30年(1941),宝鸡抗日委员会发起和筹办了一次秋季运动会,有篮球、田径、足球、打拳比武和自行车等项目。据当时《宝鸡报》报导,比赛气氛热烈,规模宏大,观众云集,盛况空前。后于32~35年(1943~1946)又举办两次职工篮球比赛和一次职工乒乓球、竞走、拔河运动会。 新中国成立后,宝鸡职工体育发展蓬勃,机关、厂矿体育竞赛频繁。最初宝鸡专署和市级机关的篮球活动十分活跃。1952年后,职工、干部的广播体操活动在各单位普遍开展。1954年5月,宝鸡举行了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驻宝铁路、建筑和全市工交、财贸等17个单位组队参赛,运动员500人,铁道部第六工程局队获田径总分第一,陇海铁路宝鸡地区队获男篮、女排冠军,新秦纺织厂队获男女乒乓球团体冠军,公路运输队和烟厂队分获男女拔河第一名。 1955年和1956年,宝鸡市举办二、三届职工运动会,以铁路系统的成绩最好。在此期间,一批行业体协相继成立。据1956年统计,全市共建立行业基层体协89个,发展会员8655人,商业、银鹰、火星、动力、纺织、机械、邮电、火车头等12个系统都建立了市级理事会。据对20个单位的调查,共建立各项运动队219个,举办各种比赛135次。 1957年至1959年,全市职工体育更加活跃。新建的宝鸡拖拉机厂,经常参加广播体操锻炼的人数占全厂总人数的80%以上,全厂有业余篮球队34个,各项业余运动员700多人,有4人代表陕西参加了全国比赛。新秦纺织厂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厂职工的60%以上,并涌现出全省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王水仙和自行车运动健将李小顺。1959年,宝鸡还举办了一次领导干部运动会,有60个单位的400多人登场参赛,市委副书记赵常友获得武术比赛第一名。 1960~1962年,经济困难,职工体育呈现低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体育停顿。 1973年,随着各级体委机构的恢复,职工体育又日趋活跃起来,先后举办了市区职工篮球、乒乓球运动会。 1977年,全市工矿企业共恢复和建立体育领导机构291个,建立各种代表队600多个。 1980年9月,宝鸡市总工会、卫生局、体委联合举办职工医疗体育骨干训练班,培训100多人。接着举办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和太极拳等辅导50多期,培训领操员2000多人。岐山县蔡家坡粮油购销站在职工中开展了做操、打球、赛跑等10项活动,全站职工人人都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渭阳柴油机厂职工体育活动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长期坚持做广播体操的人数占全厂职工的90%。1982年,蔡家坡粮油购销站和渭阳柴油机厂的体育干事赵指南被评为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1983年,宝鸡铁路分局、长岭机器厂等15个企事业单位和16名同志荣获陕西省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有5户职工还被评为全国“模范体育家庭”。 1984年,宝鸡市组织127人的职工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全省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在田径比赛中,曹健、李爱芹、卢书秀等3人打破两项全国工人最高纪录,女子篮球和男、女排球荣获亚军,男子篮球、女子足球、女子乒乓球和游泳队获团体第三名。 1985年11月,宝鸡市举办市级机关首届运动会,52个单位的16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田径、篮球、乒乓球、广播体操等项比赛,以市党校成绩最佳。嗣后,每年一届的市级机关运动会已形成制度,到1990年已举办7次。 1986年后,宝鸡职工体育运动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每年一届的全市(主要是市区)职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称陈仓杯)等项目的邀请赛已形成制度。到1990年,宝鸡市的职工足球邀请赛(称“新长征杯”)已进行14届,每届都有10多个队参赛。1988年,本市被评为“全国基层职工足球活动先进城市”,受到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表彰。在陕西省职工体育竞赛中,宝鸡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地掷球、象棋等项都曾获得冠军。 在职工体育活动中,宝光电工厂、渭阳柴油机厂、蔡家坡粮油购销站、渭滨小五金厂、宝鸡桥梁厂、长岭机器厂、宝鸡铁路分局、石油机械厂、陕西机床厂、陕西汽车制造厂、红光机械厂、宝鸡发电厂、关中工具厂、宝成仪表厂、宝鸡峡引渭管理局等单位,曾多次获全省群众体育或职工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的吴文凯、长岭机器厂的刘金瀛曾获全国职工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