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种植 境内最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首屈一指的是从汉代中叶就传入关中的小麦。其传统种植过程是:先是耕地,然后分茬进行种植。 施肥小麦播种前,先要施肥。将青肥、草木灰和圈粪、炕肥等农家肥送往地头,然后用铁锨撒布开来,俗称“撒肥”。讲究均匀、细碎。现在化肥使用比较方便,但农家肥仍被用作底肥。 耕作小麦耕作多用畜力、犁耕,也有用人力刨耕或人畜合力耦耕的。刨耕用镢,有板镢、二叉镢、月亮镢和尖镢等。少量不易牛耕的地块,也可用铁锨翻地。耦耕用具为豁锄,也叫造造子。犁耕分木犁和铁犁两种,旧时多用木杆铁铧犁。境内农民多用秦川牛,边耕边吆喝。讲究深浅相宜,平整有序。耕法有一面倒和合手犁两种,以灌溉深度确定。 碎土为保持耕地底墒,便于种子扎根,农家讲究播种时碎土。一般旱坡地用耙,耙分长耙、方耙和人字耙三种。长约6尺,宽2尺,以畜力牵引。操作时,让小孩站立耙上,大人居后一边执鞭,一边牵绳,踩足、倾身、弃土,促使耙身前移,以求均匀碎土,平整耕地。 播种耕种小麦,讲究热种。亦即耕耙之后立即下种。旧时多用耧播,可使下种均匀,行距分明。彬县民间流传的《摇耧歌》唱道: 脚踏胡基手摇耧,眼睛用来定稀稠, 噎耧慎防夹耧匀,地头根茬多留种。耧轴由耧脚、耧斗、耧杆、扶手和拖板等部件构成。操作时先定耧门控制籽种数量,然后一人居前牵畜,一人且扶且摇。牲口脖悬铜铃,叮咚作响。此外,也有点播和撒播之分。点播讲究窝距合理,籽种均匀,掩土厚薄适度。撒播“一步一扬手,满天撒星斗,不稀又不稠,明年大丰收”。忌讳留下“丈二宽的马刀”。撒埋后,由牲口拽耙耱地,以利于保墒生芽。 武功县西原一带,久有吃开场饭和扎根面之俗。每年夏收开始,只要搭镰收割或套碌碡碾场,不论家庭贫富,一律要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名叫“开场饭”。又称开碌碡饭。播种完,家家户户要吃一顿臊子面或酸汤面,称“扎根面”。期望麦子根苗茁壮,来年丰收。 浇灌一般苗青之后,普遍都要泼一次水肥。冬灌时再施一次粪肥,如草木灰、焦土等。旱地要用牲畜拉上长而细的碾子碾压一次,有人力时也可用木制砸棰挨次敲打一次,以保温保墒。冬灌后,初春时节,如果年前积雪多而厚,在麦苗起身时(因冬季麦子铺地长,立春后麦芽向上长,俗称“抬头”或“起身”),要春灌一次,前后施肥一次,催苗生长,并使地墒充足。小麦灌浆前后,还要灌溉一次。俗谚云:“麦收八(月)十(月)三(月)场雨”,又说“冬灌金,春灌银”(此处月份按农历计算)。 旱涝灾害是境内主要农业灾害。每年冬春季节,庄稼缺雨;夏秋季节,又有连阴雨,对作物生长均很不利。旧时民间多向天神祈雨。一般要洗碾子、祈龙展身。旬邑县民间要让老人带上待嫁姑娘,抬上水桶,手执干草,播香敬神,边洗边唱: 洗、洗、洗碾子,天上吊的水灌子。 天爷爷,地爸爸(即奶奶),下些雨来救娃娃。 娃娃给你烧钱了。 也有的村子讲究洗石狮娃。洗者边洗边唱: 洗,洗,洗狮娃,各家姐妹都参加。 请龙王,拜玉皇,东风雨,下两场。 你浇水,我擦身,洗头洗腿手要勤。 先洗狮娃头,大雨下得满街流; 再洗狮娃眼,黄河都下满; 后洗狮娃嘴,白雨下个美; 洗过狮娃脚,踏两个泥窝窝。 洗了狮娃尻蛋子,下的白雨满院子。 洗了狮娃脚腕子,大雨掩了地畔子。 狮娃全身都洗遍,老天爷再甭睁眼旱。 边洗狮娃边唱歌,感天动地起云朵。 风刮来,雨点落,龙王送雨快接着。 祈雨时男人要回避,否则老太婆要用水泼手抡,撵其离开。也有的地方全村人不拘老少齐上阵,抬神敬神,祈祷多日。 倘若收麦前后连阴雨不断,民间又有祈晴之俗。讲究用洗衣裳的木棒槌(寓意阳天)直立于院子当中,由民妇边念歌谣,边祈天晴。俗云:“男跌晴,女跌雨”,连阴雨天忌讳妇女跌倒。又说:“棒槌可以戳破天”,也是同一意思。兴平市西吴乡流传的《顶雨歌》云: 棒槌棒,脚朝上,黑了给你要月亮,白日给你要太阳。 锄地小麦播种后,需要进行冬锄、春锄。特别是耧播麦田,行距规整,春锄两三次可除去杂草,促使土质疏松,麦苗健旺。锄麦工具有条锄、板锄、月牙锄(又叫漏锄)等。条锄长1尺,宽2寸,(安)5尺许木把,用以锄撒播麦田;板锄约1尺长,4寸宽,(安)长木柄,用以锄点播麦田;月牙锄口宽背小,(安)约3尺长木短柄,多为山区农民锄坡田用。 备收小麦扬花前后,人们要做好收割麦子的准备。农历二三月,各地相继举办古会庙会,进行物资交流,如农忙会(又叫杈把会),“羊头会”(又叫青苗会)等。旧时杈把会是为夏收做农具准备的集会,故名。主要交易牲畜、农具、籽种等。会期长短不一,视交易情形而定。 羊头会流行于晚清,系群众性自发组织。其任务是保护庄稼。公约规定:“官树不取枝,饮水不洗衣,田地不放牧,城道不放物,青苗不践踏,熟果不偷摘”等。有的地方杀羊为祭,宣读公约,故称。也有的地方规定:“凡猪羊前蹄入地者,罚麦八斗;后蹄入地者,罚麦一石。不愿交罚物者,所产粮食归公”。因此类组织皆以保护青苗为主,又称“青苗会”。 平场每年收割前当地农民都要平整好打麦场地。一般早收的青稞、大麦、油菜地,经平整后碾光麦场。由于小麦种植面广量大,收割季节比较集中,故打麦场少则一家一处或几家合用,多则一家两个。多用房前屋后空闲地。人们先将地面破皮平整淋湿,称为“泼场”;随后遍洒草木灰或细绵土,再用碌碡滚压,碾实晾干。如有雨后缝隙,还要用干细绵土填缝。也有的人家在耕地边沿设场,待碾完麦子后复垦为地。 收割小麦成熟季节,比较多雨,故须“抢收”。俗谚云:“五黄六月,绣女出阁。”旧时割麦全用镰刀,趁麦秸黄熟温软之时,随即用鲜秸拧成麦捆,叫“麦个子”,集中搬运,比较方便。麦镰有手镰和钐镰之分。手镰刃薄,弯柄,需弯腰收割;钐镰刃长,直柄,可站着走割。现平原地带也常见机器收割。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