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些” 咸阳、兴平等地读作〔·〕,三原、泾阳等地读作〔·〕,乾县、永寿等地读作〔·〕,旬邑等地读作〔·〕,系表恳求的语气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呀”,用于句末。例句如:你过来~!|叫他来~!|你俩不要争(不要说话;不要争执)了~!|回走(回去)~! 二、“吗”〔·ma〕 嵌在“V不V”等句式中间,表示“究竟”的意味:来~不来?|去~不去?|吃~不吃?|寻~不寻?|垫~不垫?|对~不对?|好~不好? 三、“了” 字在咸阳市方言中表示时态或语气时的用法和读音。举例如下: 吃了饭再走。 他做啥来了? 他去了没去? 咸阳 ·/·liau · · 三原 ·liau ·la ·la 旬邑 吃了〔·lau〕饭了〔·la〕。 ·la ·lau 长武 ·liau ·liau ·liau 永寿 你吃了〔〕饭了〔〕没有? · · (你把饭)吃了? 好了就对了。 咸阳 ·liau · · 三原 ·liau ·liau ·la 旬邑 ·la ·lau·la 长武 ·liau ·liau ·lia 永寿 ·liau · · 四、“哩”〔·li〕 市区、兴平、礼泉等南部地区不用此词,旬邑、彬县等地既相当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相当于普通话的句末语气助词“呢”。举例句如下: 谁~书?|国家~钱,人民~血汗|老老实实~做人|安安宁宁~过日子|好~很|他工作认真~很|你做啥~?|我看书~。 永寿方言对“哩”字的用法介乎彬、旬和市区等地之间,即结构助词“哩/的(地、得)”,语气助词“哩/呢”分别通用。例如:谁~书/谁的书?|你做啥~/你做啥呢? 三原方言只用“哩”字,与“呢”字义同:你做啥~?|我吃饭~。 五、“来”〔〕 相当于普通话的“来着”。例如: 你做啥(去)~?|我跟集(赶集)(去)~。|跟会弄啥~?|跟会逮猪娃(买小猪)~。 六、反复问句的特点 “V不V”式疑问句的特点是,一般可省去反复问句中“不”字后的中心词。比较如下,主要列举有代表性的县(点)。 在家不在? 去不去? 该来不该来? 吃不吃? 好不好? 咸阳在屋吗不在? 去吗不去? 该来吗不该来? 吃吗不吃? 好吗不好? 在不(在)? 去不(去)? 该来不? 吃不吃? 好着没? 三原在(屋)不? 去不? 该来不? 吃不? 好不? 彬县在(屋)不? 去不? 该来不? 吃呀不吃? 好不? 永寿在(呀)不? 去(呀)不? 该来(呀)不? 吃(呀)不? 好不(好)? 武功到呢么? 去·不? 该来·不? 吃·不? 好·不? 七、“V一下”式在咸阳市方言中的特点 比较如下: 尝一下/尝(一)尝。 看一下/看(一)看 咸阳 尝〔〕下〔ka31〕。 看下子/看·。 武功 尝。 看。 礼泉 尝葛〔kγ31〕子。 看葛子。 永寿 尝下〔ka31〕子。 看下子。 说一下/说(一)说。 拾掇一下/拾掇拾掇。 咸阳 说下子/说·。 拾掇下子/拾掇·。 武功 说。 拾掇。 礼泉 说葛子。 拾掇葛子。 永寿 说下子。 拾掇下子。 八、对话环境中,“不”字的两种用法 1.在表否定的回答语中,“不”字往往被镶嵌于谓语的中心词中,例如问“你知得道?(你知道不知道?)”答:“我知不道。”问:“你认得得?(你认识不认识?)”答:“我认不得。” 2.旬邑、三原、彬县等地在回答问话时,把“不去”“不来”“不吃”等“不V”式的否定式回答均回答为“不有”。用“不”修饰动词“有”,这在普通话的词语搭配中是没有的。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