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汉中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汉中方言语音

2013-7-2 14:14: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声韵调总表
    (一)声母总表
    表中括号内的音素为汉语拼音字母,表中例字尽量用汉中方言。

┏━━━━━━━━━┳━━━━━┳━━━━┳━━━━━┳━━━━━━┳━━━━━━━┳━━━━━┳━━━━━━┓ ┃ 发音方法 ┃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中音 ┃舌尖前音 ┃舌尖后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 ┃ ┃ ┃ ┃ ┃ ┃ ┃ ┃ 发音部位 ┃ ┃ ┃ ┃ ┃ ┃ ┃ ┃ ┣━━━┳━━━━━╋━━━━━╋━━━━╋━━━━━╋━━━━━━╋━━━━━━━╋━━━━━╋━━━━━━┫ ┃ 塞 ┃ 不送气 ┃ p(b)剥 ┃ pf3朱┃ t(d)得 ┃ ┃ ┃ ┃ k (g)革 ┃ ┃ ┣━━━━━╋━━━━━╋━━━━╋━━━━━╋━━━━━━╋━━━━━━━╋━━━━━╋━━━━━━┫ ┃ 音 ┃ ┃ ┃ ┃ ┃ ┃ ┃ ┃ ┃ ┃ ┃ 送 气 ┃ (p)坡┃ pf3出┃ (t)特┃ ┃ ┃ ┃ (k)可 ┃ ┣━━━╋━━━━━╋━━━━━╋━━━━╋━━━━━╋━━━━━━╋━━━━━━━╋━━━━━╋━━━━━━┫ ┃ ┃ 不送气 ┃ ┃ ┃ ┃ ts(z)资 ┃ (zh)知 ┃ (j)基┃ ┃ ┃ 塞 ┣━━━━━╋━━━━━╋━━━━╋━━━━━╋━━━━━━╋━━━━━━━╋━━━━━╋━━━━━━┫ ┃ 擦 ┃ ┃ ┃ ┃ ┃ ┃ ┃ ┃ ┃ ┃ 音 ┃ 送 气 ┃ ┃ ┃ ┃ (c)次 ┃ (ch)吃 ┃ (q)期┃ ┃ ┃ ┃ ┃ ┃ ┃ ┃ ┃ ┃ ┃ ┃ ┣━━━┻━━━━━╋━━━━━╋━━━━╋━━━━━╋━━━━━━╋━━━━━━━╋━━━━━╋━━━━━━┫ ┃ 鼻 音 ┃ m 磨 ┃ ┃ n 2 纳 ┃ ┃ ┃ 尼 ┃ (ng)我┃ ┣━━━━━━━━━╋━━━━━╋━━━━╋━━━━━╋━━━━━━╋━━━━━━━╋━━━━━╋━━━━━━┫ ┃ 边 音 ┃ ┃ ┃ l 勒 ┃ ┃ ┃ ┃ ┃ ┣━━━┳━━━━━╋━━━━━╋━━━━╋━━━━━╋━━━━━━╋━━━━━━━╋━━━━━╋━━━━━━┫ ┃ 擦 ┃ 清 ┃ ┃ f 佛 ┃ ┃ s 思 ┃ (sh)失 ┃ (x)希┃ x(h)喝 ┃ ┃ ┣━━━━━╋━━━━━╋━━━━╋━━━━━╋━━━━━━╋━━━━━━━╋━━━━━╋━━━━━━┫ ┃ 音 ┃ 浊 ┃ ┃ v 无 ┃ ┃ z 1 入 ┃ (r)热 ┃ ┃ ┃ ┃ ┃ ┃ ┃ ┃ ┃ ┃ ┃ ┃ ┃ ┗━━━┻━━━━━┻━━━━━┻━━━━┻━━━━━┻━━━━━━┻━━━━━━━┻━━━━━┻━━━━━━┛

    (二)韵母总表

┏━━━┳━━━━━━━━┳━━━━━━━━┳━━━━━━━━━┳━━━━━━━━━┓ ┃ ┃ 开 口 呼 ┃ 齐 齿 呼 ┃ 合 口 呼 ┃ 撮 口 呼 ┃ ┣━━━╋━━━━━━━━╋━━━━━━━━╋━━━━━━━━━╋━━━━━━━━━┫ ┃ ┃a 阿 ┃ia 呀 ┃ua 哇 ┃ ┃ ┃ ┃o 喔 ┃io4 约 ┃uo 窝 ┃yo(üo) 约 ┃ ┃ ┃(e) 鹅 ┃ ┃ (uo)窝 ┃ (üo) 约┃ ┃ 阴 ┃ 则 ┃(ie) 爷 ┃ 国 ┃(üe) ┃ ┃ ┃ 而 ┃ ┃ ┃ ┃ ┃ ┃(-i前) 资 ┃i 衣 ┃u 乌 ┃y(ü) 玉 ┃ ┃ ┃(-i后) 世 ┃ ┃ ┃ ┃ ┃ 声 ┃(er) 儿 ┃ ┃ ┃ ┃ ┃ ┃ai 艾 ┃iai4 皆 ┃uai 外 ┃ ┃ ┃ ┃ei 飞 ┃ ┃uei 卫 ┃ ┃ ┃ ┃ 给 ┃ ┃(ui) 卫 ┃ ┃ ┃ 韵 ┃ao 遨 ┃iao1 要 ┃ ┃ ┃ ┃ ┃au1(ao) 遨 ┃iau1 iao 要 ┃ ┃ ┃ ┃ ┃ou 欧 ┃iou (iu) 由 ┃ ┃ ┃ ┃ ┃(ou) 欧 ┃(iu) 由 ┃ ┃ ┃ ┃ ┃(ou) 欧 ┃(iu) 由 ┃ ┃ ┃ ┣━━━╋━━━━━━━━╋━━━━━━━━╋━━━━━━━━━╋━━━━━━━━━┫ ┃ ┃an 安 ┃ian 言 ┃uan 完 ┃yan (üan)元 ┃ ┃ 鼻 ┃(en) 恩 ┃in 因 ┃un/ 温 ┃yn (ün)云 ┃ ┃ 韵 ┃(ang) 昂 ┃(iang) 央 ┃(uang) 王 ┃ ┃ ┃ 母 ┃(eng) 朋 ┃(ing) 英 ┃(ong) 翁 ┃(iong) 拥 ┃ ┃ ┃ ┃ ┃(weng) 翁 ┃ ┃ ┗━━━┻━━━━━━━━┻━━━━━━━━┻━━━━━━━━━┻━━━━━━━━━┛

    (三)声调总表
    表中特与古调类及普通话予以比较,方言及普通话声调直接写出五度制调值。

┏━━━━━━━━━━━┳━━━━━━━━━━━┳━━━━━━━━━━┳━━━━━┳━━━━━━━━━━━━━━━━━┓ ┃ ┃ 平 ┃ 上 ┃ 去 ┃ 入 ┃ ┃ ┣━━━━━┳━━━━━╋━━┳━━━┳━━━╋━━┳━━╋━━━━┳━━━━┳━━━┳━━━┫ ┃ 古 调 类 ┃ 清 ┃ 浊 ┃ 清 ┃ 次浊 ┃ 全浊 ┃ 清 ┃ 浊 ┃ 全清 ┃ 次清 ┃ 全浊 ┃ 次浊 ┃ ┣━━━━━━━━━━━╋━━━━━╋━━━━━╋━━╋━━━╋━━━╋━━╋━━╋━━━━╋━━━━╋━━━╋━━━┫ ┃ 方 言 点 ┃ ┃ ┃ ┃ ┃ ┃ ┃ ┃ ┃ ┃ ┃ ┃ ┣━━━━━━━━━━━┫ 三 ┃ 人 ┃ 古 ┃ 五 ┃ 近 ┃ 变 ┃ 大 ┃ 瞎甲 ┃ 出缺 ┃ 服 ┃ 聂 ┃ ┃ 调类 调值 ┃ 天 ┃ 文 ┃ 口 ┃ 老 ┃ 柱 ┃ 怕 ┃ 树 ┃ 伯革 ┃ 册阔 ┃ 夺 ┃ 立 ┃ ┣━━━━━━━━━━━┫ 光 ┃ 尝 ┃ 手 ┃ 有 ┃ 是 ┃ 放 ┃ 贱 ┃ 北色 ┃ 塔客 ┃ 直 ┃ 灭 ┃ ┃ 例 字 ┃ 军 ┃ 来 ┃ 取 ┃ 所 ┃ 件 ┃ 性 ┃ 岸 ┃ 八赫 ┃ 七铁 ┃ 席 ┃ 麦 ┃ ┣━━━━━━━━━━━╋━━━━━╋━━━━━╋━━┻━━━╋━━━┻━━┻━━╋━━━━┻━━━━╋━━━╋━━━┫ ┃ 北 京 ┃ 阴平55 ┃ 阳平35 ┃ 上声214 ┃ 去声51 ┃ 阴、阳、上、声 ┃ 阳平 ┃ 去声 ┃ ┣━━━━━━━━━━━╋━━━━━╋━━━━━╋━━━━━━╋━━━━━━━━━╋━━━━━━━━━┻━━━┻━━━┫ ┃ 佛 坪 ┃ ┃ ┃ ┃ 去声214 ┃ ┃ ┣━━━━━━━━━━━┫ ┃ ┃ ┣━━━━━━━━━┫ ┃ ┃ 留 坝 ┃ ┃ ┃ ┃ ┃ ┃ ┣━━━━━━━━━━━┫ ┃ ┃ ┃ ┃ ┃ ┃ ┃ 阴平35 ┃ 阳平31 ┃ 上声44 ┃ 去声213 ┃ ┃ ┃ 勉 县 ┃ ┃ ┃ ┃ ┃ ┃ ┣━━━━━━━━━━━┫ ┃ ┃ ┣━━━━━━━━━┫ ┃ ┃ ┃ ┃ ┃ ┃ ┃ 阳 平 ┃ ┃ 镇 巴 ┃ ┃ ┃ ┃ ┃ ┃ ┣━━━━━━━━━━━╋━━━━━╋━━━━━╋━━━━━━┫ ┃ ┃ ┃ ┃ ┃ ┃ ┃ 去声214 ┃ ┃ ┃ 南 郑 ┃ 阴平51 ┃ ┃ 上声34 ┃ ┃ ┃ ┣━━━━━━━━━━━╋━━━━━┫ ┣━━━━━━╋━━━━━━━━━┫ ┃ ┃ 汉中市(南街、东街) ┃ ┃ 阳平21 ┃ ┃ ┃ ┃ ┣━━━━━━━━━━━┫ ┃ ┃ ┃ ┣━━━━━━━━━┳━━━┳━━━┫ ┃ ┃ 阴平45 ┃ ┃ ┃ 去声213 ┃ ┃ ┃ ┃ ┃ 汉中市(北街、西街) ┃ ┃ ┃ ┃ ┃ ┃ ┃ ┃ ┣━━━━━━━━━━━╋━━━━━╋━━━━━┫ ┣━━━━━━━━━┫ ┃ ┃ ┃ ┃ ┃ ┃ ┃ 上声44 ┃ ┃ ┃ ┃ ┃ ┃ 城 固 ┃ ┃ ┃ ┃ 去声313 ┃ ┃ ┃ ┃ ┣━━━━━━━━━━━┫ ┃ ┃ ┣━━━━━━━━━┫ ┃ ┃ ┃ ┃ ┃ 阴平52 ┃ 阳平31 ┃ ┃ ┃ ┃ ┃ ┃ ┃ 西 乡 ┃ ┃ ┃ ┃ 去声214 ┃ ┃ ┃ ┃ ┣━━━━━━━━━━━╋━━━━━╋━━━━━╋━━━━━━╋━━━━━━━━━┫ ┃ ┃ ┃ ┃ ┃ ┃ ┃ ┃ ┃ 阴 平 ┃ 阳平 ┃ 阴平 ┃ ┃ 洋 县 ┃ 阴平41 ┃ 阳平24 ┃ 上声41 ┃ 去声55 ┃ ┃ ┃ ┃ ┣━━━━━━━━━━━╋━━━━━╋━━━━━╋━━━━━━╋━━━━━━━━━┫ ┃ ┃ ┃ ┃ 宁 强 ┃ 阴平55 ┃ 阳平42 ┃ 上声35 ┃ ┃ ┃ ┃ ┃ ┣━━━━━━━━━━━╋━━━━━╋━━━━━╋━━━━━━┫ ┃ ┃ ┃ ┃ ┃ ┃ ┃ ┃ ┃ 去声214 ┃ ┃ ┃ ┃ ┃ 略 阳 ┃ 阴平52 ┃ 阳平31 ┃ 上声44 ┃ ┃ ┃ ┃ ┃ ┗━━━━━━━━━━━┻━━━━━┻━━━━━┻━━━━━━┻━━━━━━━━━┻━━━━━━━━━┻━━━┻━━━┛

    (四)说明
    1.〔pf pf〕是唇齿音,是〔p 〕同部位加上齿作用的清音声母,西乡方言有这两个声母;2.〔〕是舌面鼻音,汉中地区方言“尼捏业年严鸟咬”等字大部分方言点读作〔〕声母;3.〔z〕是舌尖前浊擦音,汉中北乡、略阳、城固、洋县方言“入锐软闰茸”等字读作〔z〕声母;4.汉中北乡、略阳、城固、洋县方言〔ts s z〕四声母拼合口呼时,〔u〕的实际音值为舌尖前高圆唇元音〔〕,以略阳话为例:主祖 出粗书苏桌作崔吹 中宗,本章按音位记音法,记〔〕为〔u〕;5.是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城固、洋县方言“而儿耳二日(~子)”的声母读作〔〕韵母。
    (五)汉中地区语音特点图





    二、11个方言点的声韵母系统
    (一)略阳方言(单字调已见“声调总表”,本部分不再具体罗列,下同)
    1.声母25个,包括零声母(零声母国际音标作〔〕):p m f v t l ts s z k x
    2.基本韵母33个:a ia ua o uo i u y ai uai ei ueiao iao ou iou an ian uan yan
    3.儿化韵母27个:ar iar uar or uor er uer our iour
    4.两字组连调(连调只记两字组,本调与变调之间用单横线“-”相连,本节只记个别点的连读)
    阴平+阴平〔52 52-31〕:功夫;阳平+阳平〔31-24 31〕;人民;阳平+轻声〔31 02-44〕:儿子;去声+轻声〔214 02-52〕:面子
    (二)宁强方言
    1.声母19个:p m f t p l ts p s z p p p k x
    2.韵母35个(宁强方言儿尾〔·ai〕自成音节):a ia ua o uo yo i u y ai uai ei uei au iau ou iou an ian uan yan in un yn
    3.茅坪方言语音特点:(1)茅坪方言的4个单字调依次是:阴平45,阳平42,上声554,去声214;(2)古入声字并入阳平调,例如:则责特铁各kuo42 博po42法fa42 目木mu42 律ly42 福fu42 药yo42,个别例外:聂 育y214 虐yo214;(3)尖团分明,举尖音字例如:焦tsiau45 小siau554 尖tsian45 钱前 先仙sian45 心辛sin45 清青(4)今〔i〕韵母逢〔〕声母字读作〔〕韵母,例如:批 皮脾
    (三)勉县方言
    1.声母23个:p m f t l ts k x
    2.韵母34个(勉县方言儿尾〔·〕自成音节):a ia ua o uo yo i u y ai uai ei uei au iau ou iou an ian in
    (四)留坝方言
    1.声母22个:p m f t l ts s k x
    2.基本韵母36个:a ia ua o uo yo i u y ai uai ei ueiau iau ou iou an ian uan yan in un yn
    3.儿化韵母13个:ar iar uar yar or uor yor our iour。
    (五)汉中方言
    1.声母25个:p m f t n l ts s z k x
    2.甲种音系(南街、东街)有40个基本韵母:a ia ua o uo yo i u y ai iai uai ei uei ao iao ou iou an ian uan yan in unyn
    3.乙种音系(北街、西街)有39个基本韵母,无甲音系所具有的〔〕韵母。
    4.甲乙两种音系有29个儿化韵母:ar iar uar or uor yor er uer our iour
    5.两字组连调:阴平+阴平〔45 45-54〕功夫;阴平+阳平〔45 21-54〕:工人;阳平+阴平〔21-54 45〕:云中;阳平+阳平〔21-54 21〕:人民;阳平+去声〔21-54 213〕:成败,阳平+去声〔21-54 213-21〕:鱼大y21-54ta213-21;上声+阴平〔44 45-21〕:打消;上声+阳平〔44 21-54〕:马牛;上声+上声〔44 44-21〕:老鼠 lao44suei44-21;上声+去声〔44 213-21〕:老练lao44lian213-21;去声+阴平〔213-2145〕:变天;去声+阳平〔213 21-54〕:用人;去声+上声〔213-21 44〕:瘦马sou213-21ma44;去声+去声〔213 213-21〕:命令;阴平+轻声〔45 02-54〕:花儿;去声+轻声〔213-21 02-54〕:面子 筷子
    (六)城固方言
    1.声母26个:p m f v t n l ts s z k x
    2.基本韵母34个:a ia ua ur i u y ai auiau an ian uan yan in yn
    3.儿化韵母4个:
    (七)洋县方言
    1.声母26个:p m f v t n l ts s z k x
    2.基本韵母36个:a ia ua i u y ai uai au iau an ian uan yan in yn
    3.儿化韵母8个:
    4.两字组连调:阴平+阴平〔41-24 41-31〕 功夫;阴平+阴平〔41-31 41〕:烟枪;阴平+阳平〔41-24 24-31〕:精明;阴平+阳平〔41-31 24〕:光荣;阴平+上声〔41 41-55〕:天马;阴平+上声〔41 41-31〕:生手;阴平+上声〔41-24 41〕:清楚;阳平+阴平〔24-31 41〕:财东;阳平+阴平〔24 41-31〕:人格;上声+阴平〔41-24 41〕;祖先;上声+阳平〔41-24 24-41〕:老黎lau41-24li24-41;上声+上声〔41-24 41-31〕:老鼠lau41-24su41-31;上声+上声〔41-31 41〕:老五lau〔41-31〕u41);上声+去声〔41-55 55〕:广大;上声+去声〔41-24 55-31〕:马上;阴平+轻声〔41-24 02〕:楔子;阳平+轻声〔24-31 02-24〕:瓶子;上声+轻声〔41-24 02-41〕:靶子
    (八)佛坪方言
    1.声母23个:p m f t l ts s k x
    2.基本韵母38个:a ia ua o uo yo i u y ai iai uai ei uei au iau ou iou an ian uan yan un yn
    3.儿化韵母36个:ar iar uar or uor yor er uer our iour
    (九)南郑方言
    南郑城关方言有三种音系,甲乙两音系共23个声母(不同是甲音系有尖音,乙音系无),丙音系24个声母(丙音系多一个〔z〕声母,北京〔〕组拼合口呼的字,甲乙两音系读〔〕组音,丙音系并入〔tsu-〕组音,丙音系尖团不分),三种音系韵母数一样多。
    1.甲音系23个声母:p m f t l ts s k x
    2.基本韵母33个:a ia ua o uo i u y ai uai ei ueiau iau ou iou an ian uan yan in
    3.南郑方言儿化是儿尾在被儿化音节后的简单粘附。
    4.两字组连调:阴平+阴平〔51 51-21〕:先生-;阴平+去声〔51214-21〕:先辈sian51pei(214-21);阳平+去声〔21 214-21〕:铁证;上声+阴平〔34-35 51〕:祖先tsu34-35sian51;上声+阳平〔34-35 21〕:小刘siau34-35liou21;上声+上声〔34 34-21〕:老鼠;去声+阴平〔214-21 51〕:进军;去声+上声〔214-21 34〕;瘦马sou214-21ma34;去声+去声〔214-34 214-21〕:动静;去声+轻声〔214-21 02-34〕:面子
    5.南郑县南部山区方言4个单字调中阴平与去声调值相同,4个单字调依次是:
    阴平324,阳平31,上声55,去声324。
    (十)西乡方言
    1.声母23个:p m pf pf f v t l ts s k t x 。(西乡〔〕声母只拼开口呼)
    2.基本韵母32个:a ia ua i u y ai uai ei uei auiau an ian uan yan in
    3.儿化韵母19个:ar iar uar
    
    (十一)镇巴方言
    1.声母20个:p m f t l ts s z k x
    2.基本韵母33个:a ia ua o io i u y ai uai ei ueiau iau ou iou an ian uan yan in yn
    3.儿化韵母4个:
    4.两字组连调:阴平+阴平〔35 35-44〕:先生;阳平+上声〔31 44-53〕:牛马;去声+阴平〔214-31 35〕:大家;去声+阳平〔214-35 31〕:用人;去声+上声〔214-31 44〕:饿虎;去声+去声〔214-35 214〕:命令min214-35lin214;去声+轻声〔214-31 02-44〕:面子
    三、北京话前后鼻韵〔〕两组在汉中地区方言中的分混
    普通话读〔〕两组韵母的字在汉中地区方言中呈纷纭复杂的分混状态,列表比较如下(表中顺便列举北京韵母,以示比较,表中括号内的字为古韵字):

┏━━━━━━┳━━━━━┳━━━━━━━━━┳━━━━━┳━━━━━┳━━━━━┳━━━━━┳━━━━━┳━━━━━┳━━━━━┳━━━━━┓ ┃ 县(市) ┃ 恩(痕) ┃ 林(侵)彬(真) ┃ 春(谆) ┃均(谆) ┃朋(登) ┃冰(蒸) ┃中(东) ┃翁(东) ┃拥(肿) ┃容(钟) ┃ ┣━━━━━━╋━━━━━╋━━━━━━━━━╋━━━━━╋━━━━━╋━━━━━╋━━━━━╋━━━━━╋━━━━━╋━━━━━╋━━━━━┫ ┃ 北 京 ┃ ┃ in ┃ un ┃ yn ┃ ┃ ┣━━━━━━╋━━━━━╋━━━━━━━━━╋━━━━━╋━━━━━╋━━━━━╋━━━━━╋━━━━━┻━━━━━╋━━━━━┻━━━━━┫ ┃ 略 阳 ┃ ┃ yn ┃ ┃ ┃ ┃ ┣━━━━━━╋━━━━━╋━━━━━━━━━╋━━━━━╋━━━━━┫ ┣━━━━━╋━━━━━━━━━━━┫ ┃ ┃ 宁强、佛坪 ┃ ┃ ┃ un ┃ yn ┃ ┃ in ┃ ┃ ┃ ┣━━━━━━╋━━━━━┫ ┣━━━━━╋━━━━━┫ ┃ ┣━━━━━━━━━━━┫ ┃ ┃ 勉 县 ┃ ┃ ┃ ┃ ┃ ┃ ┃ ┃ ┣━━━━━━╋━━━━━┫ ┣━━━━━╋━━━━━╋━━━━━╋━━━━━╋━━━━━━━━━━━╋━━━━━┳━━━━━┫ ┃ ┃ ┃ ┃ ┃ ┃ ┃ ┃ ┃ ┃ yn ┃ ┃ 留 坝 ┃ ┃ ┃ ┃ ┃ ┃ ┃ ┃ ┃ ┃ ┃ ┃ un ┃ ┃ ┃ ┃ ┃ ┃ ┃ ┣━━━━━━╋━━━━━┫ in ┃ ┃ ┣━━━━━┫ ┃ ┣━━━━━┻━━━━━┫ ┃ 汉中市 ┃ ┃ ┃ ┃ y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固、洋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郑、西乡 ┃ ┃ ┃ ┃ ┃ ┃ ┃ ┃ ┃ ┣━━━━━━┫ ┃ ┣━━━━━╋━━━━━┫ ┃ ┃ ┃ ┃ ┃ 镇 巴 ┃ ┃ ┃ ┃ yn ┃ ┃ ┃ ┃ ┃ ┗━━━━━━┻━━━━━┻━━━━━━━━━┻━━━━━┻━━━━━┻━━━━━┻━━━━━┻━━━━━━━━━━━┻━━━━━━━━━━━┛


编辑:秦人
汉中市民俗风情  
汉中市民俗风情:端公戏 汉中市民俗风情:镇巴民歌 汉中市民俗风情:略阳刺绣 汉中市民俗风情:佛教音乐 汉中市民俗风情:山乡牛马会
汉中市民俗风情:佛教音乐 汉中市民俗风情:南郑桄桄剧 汉中市民俗风情:南郑社火
汉中市民俗风情:洋县丧乐队 汉中市民俗风情:略阳羊皮鼓 汉中市民俗风情:略阳民间风俗习
汉中市民俗风情:宁强百家衣习俗 汉中市民俗风情:镇巴渔鼓坐唱 汉中市民俗风情:锣鼓草
汉中市民俗风情:西乡樱桃旅游节 汉中市民俗风情:洋县社火 汉中市民俗风情:新集高跷
汉中市民俗风情:洋县烟火 汉中市民俗风情:略阳刺绣 汉中市民俗风情:镇巴民歌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