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鬼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旧时中元节的习俗主要是祭祖、放河灯、盂兰盆会、祭河神、祭土地神等。传说这天家中的祖先及亡灵鬼魂都要回家团聚,家家户户都要焚香烧纸,设酒宴饭菜祭祀(若新粮登场,还要请祖先尝新),谓之“接老客”。其仪式如同家中待客一样。夜间还要在门前或院内焚化一包包封好的纸钱(每包写上亡灵的姓名,称冥币),叫“烧包”,让亡灵走时带上冥币“盘费”。纸钱即用火纸,这种纸是用竹浆制成,黄色,其上用钱凿打成旧时铜钱(外圆内方)模样,即是冥币。也有印制成如同市面流通的货币一样,进行焚化,称为“送老客”。还要在路边烧一样纸钱,赈济孤魂野鬼。传说亡灵鬼魂都要在七月十五日晚到阴间扬州去赶盂兰盆会。湖广移民祭祖先的仪式更为隆重,大族各家还要到祠堂祭祖。祭祖的时间和形式因原籍不一而不同,南方客籍接祖先从十一日开始,有在十二、十三、十四日的,本地籍接祖先都在七月十五日。南方客籍为什么提前几天接呢?据说是因为当时金兵要在七月十五日进攻南方,大家提前祭祖后以逃避兵祸,后来就相沿成俗。黄州籍人则一人肩挎包袱,手执雨伞,脚穿草鞋,行至门外,呼唤祖先名讳,恭迎至家,如接客人一般。祖先接回后,早晚设酒宴供奉1~3日后,于十四日晚设香案,焚化纸钱或封包、金银倮等,再送走祖先。黄州籍人送祖先时仍挎包袱、雨伞,送至河边方回。 自佛教传入之后,此日各寺庙要做“盂兰盆会”,演出《目莲救母》剧,做水陆道场,吹奏悠扬动听的经乐,焚香烧纸,俗称“济孤魂”。民国以后,此俗渐衰。 放河灯是安康江河沿岸一带的民间习俗,用纸做成碗口大的小船,或各种形状的纸灯,底部涂以蜡油,或以小木碗,内装小蜡烛或黄蜡捻子,逐一点燃,于十五日晚放入河中水面,随水流而下,满河灯火如点点流萤,俗谓“慈航普渡”。意在使屈死、溺死之冤魂随河灯到阴间扬州赴会,早日超生,免害活人。沿岸观灯者人山人海,直至河灯隐没始归。民间还有“抢灯头”之习俗,抢到灯头,送与婚后未育之夫妇,待来年生子后,许一台河灯。“放河灯”还有一层意思是祭河神,求河神不要动怒,兴风作浪,翻船淹人,并祈祷五谷丰登,免除水涝之灾。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