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安康人看重过年,年节活动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日。实际过年的准备工作从腊月初便开始了。正式过年从除夕开始。 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称“除夕”,又称“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除日布新,贴大红对联(有老人去世,在三年之内则贴黄色或绿色对联),贴门神、福字、窗花、挂红灯。下午赴祖坟祭扫,名曰“送亮”。一切准备就绪,便点烛、焚香、献贡、敬家神,燃放鞭炮,全家吃团年饭,谓之“团年”。团年饭的时间多在除夕的下午或晚上。湖北黄州移民多在半夜团年,当地有“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黄州佬”之说。团年饭菜肴最丰盛,长辈坐上席,全家团聚,甚至千里之外儿孙都要返回家中团年。入夜,举家明烛,炉火红旺,有“三十晚上火,十五晚上灯”之说。老幼围炉欢聚,坐以达旦,称为“守岁”,俗称“坐年庚”。“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俗话说:“三十晚上洗个澡,一年身体好;三十晚上洗个脚,一年有吃喝。”全家衣着一新,幼者、晚辈要给长辈叩头作揖或鞠躬拜年,长辈要给小孩馈赠“红包”,谓之“压岁钱”。家家还要包饺子(抄手),准备大年初一的饭菜。子夜,在家门前鸣放鞭炮,祭拜天地,迎财神,接喜神,除旧迎新,称为“出天星”。 正月初一早上,全家吃“抄手”。因“抄手”形似元宝,取其“招财进宝”之意,意味着新的一年多进财得宝。广东等省移民,正月初一吃斋。此日白天各家大门不开,谓之“财门紧闭”。不挑水、不扫地、不动刀、不杀生、不裁剪、不走亲访友、不下地干活。出门逢人要说吉利话,如“恭喜发财”、“步步高升”、“过年好”之类。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安康素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或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己亲和左右邻”之习。拜年可延续到正月十五以后,民间有“有心拜年,二月二不迟”之说。拜年必提三四色水礼,主家要盛情款待,凡是带小孩子的,要给孩子打发钱,名曰“打起发”。 正月初五,称为“破五”,清理过年几天的垃圾、污水,送于十字路口,打扫庭院,把贫穷扫出门外。有的地方视此日为“送五穷之日”,焚香、烧纸、燃放鞭炮于十字路口,送去穷鬼,迎来财神。希望摆脱“五穷”(即缺衣、少食、住房少、经济困难和疾病),盼望得到“五福”(福、禄、寿、喜、财)。 有的在春节期间宴请亲友,名为“请春客”或“磨盘会”。饮酒猜拳为地方常习。正月初十以后,还举办各种地方社火文艺活动(如龙灯、狮子、彩莲船、竹马等)。现时,城乡过春节,迷信活动减少,传统习俗仍沿用旧俗。春节时,党政部门给烈、军属、离退休干部、职工等拜年,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慰问。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此日饭菜之丰盛不亚于过年。俗话说“十五的灯”,这天晚上家家要挂灯笼,间间房屋都要点灯,农家猪牛羊圈棚这夜都点灯,一片通明。人们是夜要闹花灯、观灯、玩社火、猜灯谜、吃元宵。安康习俗,一般正月十一试灯(或谓出灯),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是夜乡间各路灯进城比赛,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凡,所以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元宵节下午祭拜祖坟,名曰“送灯”。 正月十六日,男女老幼出城郊游,称为“游百病”。据说可免病祛疾,增进健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