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守号与狩猎 每当入秋,苞谷挂须,豆类结荚之时,安康山区家家户户都要在田间地头用茅草搭盖“人”字形的棚子,即“号棚”,守护即将成熟的庄稼,即“守号”。号棚以竹木条支架,茅草苫盖,竹篱树枝为门,只住一人,自做自吃,昼夜守护。夜里除在号棚前烧一大堆篝火外,还要不时地吼唱有韵无调的山歌号子,或吆喝,敲梆子,吹竹号,放土枪,以惊吓驱赶害兽。 “狩猎”即打猎,是冬农闲时节山民喜欢的活动,狩猎人数多寡、打猎方式等针对不同的猎物有不同的讲究,打獾子之类的小动物,带上猎狗,有一两个人即可。有时可以不动枪,靠猎狗去捕捉。打麂子人数较多,俗称“打麂子,一台戏”,猎人常四面呐喊,使麂子四面受惊,奔跑到疲累不堪时才打。 猎野猪要人多。“打野猪,一口气”,进山先寻脚迹,由经验丰富的猎手指挥,由枪法最好的人坐交(即守候在野兽必经之地),找准“交口”(即野兽必经之地),再由力气好的青年人担任“撵山子”(撵仗),分路带着猎狗,拿着竹竿或木棒、弯刀,从三个方向驱赶,嘴里不时吆喝或吼叫着有韵无调的“撵山号子”,磕打着竹竿,猎狗吠叫,打草惊蛇,把猎物往“交口”上赶。打死野猪的猎手,从猪脖子上先扯一撮毛用火烧掉,再扯几根粘上血贴在火枪的点火处,意在祭枪和山神。装上火药朝天放一枪,通知大家前来分享胜利果实。 猎人打到的猎物,特别是大的猎物按猎户传统规矩分配,“上山打猎,来者有份”。开枪击中者优先,得猎物头,再将尾巴使劲往前扯,扯到哪里就从哪里砍下来;猎狗豢养者得蹄腿;其余部分由全体撵仗者平均分配,无论认识与否,只要跟上跑了一趟,甚至连赶来看热闹的目击者也可分得一份。即使无法带走,也要请吃喝一顿,若不从,反会惹得主人不悦。吃后忌讳人们说:“谢谢”、“吃够了!”吃罢就走,或对猎人说:“没吃好,下次打到了又来吃。”这样,猎人听了才高兴。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