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的汉中人吃遍天南海北的小吃,只有汉中才能吃到绵柔适口、香辣提神、祛寒健身的梆梆面。 梆梆面源于何年何月,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刘邦封王汉中,到汉中时已近黄昏,仓促间厨师缺少厨具,使用士兵矛杆擀面,“砰砰梆梆”一阵热闹,做成面条,丞相萧何趣命为“梆梆面”。一说旧时更夫打更,饥寒一夜,“梆梆”声打到五更天时,可得到一碗面条充饥,厨师可怜更夫辛苦,在面条里加以辣、葱、姜等,为其暖胃驱寒,因故得名。 正宗的梆梆面,是用精面粉机制而成,条宽,极薄,筋道好,以胡椒、姜、葱、醋为主做成汤料,浓而不腻,加上鸡丝或切碎的蛋饼、香菜等点缀,吃起来很光滑、柔软,有筋性,风味特别,诱人垂涎。 七十年代中,我在一个小镇上中学,那时小镇没有电灯,入夜,一片宁静。天上黯淡的星星衬托得冬夜更加漆黑。寝室的窗户纸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这时,总传来一阵长长的梆梆面的吆喝声,声音徐缓、轻柔,由远而近,一直响到校门口。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便见街头闪出一位汉子,随着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只见一星闪闪的油灯摇着一丝光亮,照着一副担子,一头挑着锅灶,一头挑着一罐熬得浓浓的骨头汤,罐上架着碗筷、面条、调料。汉子一边应酬,一边忙活,把又白又薄、又细又长的面条下进滚开的锅里,搅两下,捞一碗,放入调料,等在一旁的同学们早已饥不可耐,攥着钱的手伸得老长,接过一碗梆梆面直往嘴里送,顿觉滑润爽口,满嘴溢香,下肚后寒气全消,周身暖和,额角细汗沁沁,嗨!浑身那个舒服劲,一言难尽。穿着风衣的夜归人,为生计操劳到深更的平民百姓也寻声而至,为驱赶风寒,热心暖胃,吃一碗梆梆面。由于量足味鲜,食者点头称赞,卖面的汉子笑了,露出一脸憨厚。那声梆梆面的吆喝声和那种滋味,至今还温暖着我这颗离胃最近的心。 先前,汉中城里东大街有家食堂主营梆梆面,天天吃客如云,我每次进城都要到此去充饥。如今有中山街、金陵十字、兴汉西路等梆梆面馆,每天都是熙熙攘攘。 两年前我编写《陕西省道路交通管理志.汉中分志》,常去市交警支队,支队位于陈家营,对面有一家梆梆面店,店里一老一少两位女性很像是婆媳俩,店面不大,只一间门面,门前支着锅灶,里间放着一台压面机,现压现煮。五张餐桌上各放着一壶醋,一碟盐,一盘大蒜。虽客人不多,但也连续不断。一天早晨,天上飘着雪花,我走下汽车,一股寒风直往人骨子里钻,我径直走进面店,年轻的少妇嘴里应酬着,手里忙活着,麻麻利利,有条不紊,一碗热腾腾的面三下五除二就递到了我一双冻僵的手里,但见那汤漂着一层黄亮的油星,青绿绿的葱花点缀其上。我猛喝了几口滚热的汤,既鲜又滑又爽,一股暖流便传遍全身,真的好舒服。我吃起梆梆面来,总感到特别香,佐以几瓣大蒜,三口两口吸溜吸溜地吞下,不觉间额头已是汗涔涔,心热了,胃暖了。在寒风凛冽的时辰,有这样一碗汤清味浓的梆梆面驱赶风寒,确实是一种享受。(冯贵华)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