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安地区是古代“周礼”的发源地。《仪礼》一书中对丧葬礼仪有繁杂详细的记述,其中一些内容在西安民间特别是农村丧葬中有所传承。而城市的丧葬礼仪在民国年间就已趋向简单化,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西安普遍实行火葬后,传统的丧葬仪式和过程已基本废止了。 农村对老人的丧葬特别重视,旧时称给儿子娶媳妇、盖房和葬埋老人是人生三件大事,也是花费钱物最多的事项。西安农村的丧葬活动一般要进行3年,其埋葬活动则为主要程序。当老人亡故时,要趁亡人身体尚未僵硬便要给其擦身、洗脸、剃头,穿好备用的寿衣。寿衣讲究五、七、九单套数,穿绸不穿缎,穿棉不穿皮,单数取阳吉之意,缎子有“断子”谐音的忌讳,皮毛则怕亡人托生为兽类。 家人一般会给亡者脸上盖蒙面纸,停放在灵床上,灵堂的供桌上要点长明灯,灯要亮到出殡为止。尸体安放妥当后孝子要立即报丧,报丧的顺序若死者是男,首先给户族及舅家报丧;若死者是女,则首先要给娘家报丧,接着是姑家和姨家。同时要告知村人,请求帮助料理丧事,而村人没有谁会拒绝帮忙的。 丧家的门外一般会用白布或白纸写“讣告”并有“恕报不周”等自责的话。讣告沿用古老的格式,如“不孝男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因病于某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本宅寿终正寝,掩柩于室,享年某十有某。不孝某某等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谨择于某月某日开吊致奠,某月某日扶柩安葬某茔,叨在亲友寅谊,特此讣闻”。底下署名按孝子孝女孝侄孝孙的辈份,按序排列。 死者刚去世时整容穿衣等为“小殓”,一般三日内入棺为“大殓”。富户人家的棺材多用好木材,板材厚达四寸以上,并雕绘有“寿”字及花纹图案。民间以柏木、杉木、红松、桐木等为上品,榆、柳次之,杂木则更次之。死者入棺多枕灰包,口中含玉或米、盐等,手握铜钱,棺内四周还会摆放亡者生前喜好的食物或器具,尸体四周用灰包或柏树枝叶填实。“大殓”入棺时,孝子们不能把泪水滴在亡人身体和棺木上,以免亡者亡魂不安。合上棺盖钉铁钉时,孝子和亲属会嚎哭痛叫“躲钉、躲钉”。“大殓”后孝子要再一次举哀烧纸祭奠。 入殓后子女及近亲等人要在灵前穿孝服,即“成服”。孝服沿用古礼的规则,以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斩衰用粗麻布,左右和下边不缝,呈毛絮状,只有儿子、未嫁女对父母、媳妇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丈夫穿斩衰,戴大孝。而齐衰用粗麻布却辑边缝齐,是已嫁女对父母、子对继母庶母、侄对伯叔父母、孙对祖父母的丧服。大功服则用熟麻布,质地较齐、衰服细微,而小功、缌麻更细,衣襟也较短,穿着者是已婚的姑母、未婚的堂姊妹、众孙、众子媳妇等人。20世纪90年代,丧服的等级名称仍在丧礼中使用,但多用一般的白布缝制,只是形制上显示区别,质地上已不太讲究了。 安放亡者的灵堂布置妥当,灵桌上陈放香炉、蜡台、果品、面食、烧纸等物。正中设灵牌,灵牌上方多挂亡人的放大照片,两边是挽联。灵堂两侧放置纸扎的车马、金童玉女、金银山、摇钱树、聚宝盆、花圈等物。 亲友们陆续携带香、蜡、挽联、挽幛、铭旌、纸扎、果品等来哀悼祭吊,称为“吊丧”或“吊唁”。有条件的丧家会请吹手乐人对来吊丧者奏乐迎送。若几拨亲友同时到村口时,会有接客者告主人,先迎舅家等至亲,后迎血缘较远的亲戚。有的地方迎客要抬供桌备香烛行至村口,在礼宾的呼喊下进行祭拜礼。孝子此时对来吊丧的亲友宾客下跪磕头,俗信孝子多磕头能免除亡故老人的罪孽。随着时代的变迁,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纸扎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人们的意识中仍残存着“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影响。 西安人旧时讲风水有“阳宅”、“阴宅”之分,选阴宅就是选风水好的墓地。农村多有风水先生为人看地找穴位,民间讲究“龙脉宝地”、“藏风得水”,坟头多向东或向南,以背后有山、前有河水为上等坟地。打墓地时由孝子先动手挖几锄,打墓人一般请八个,取“八仙”之吉利。墓穴多为窑坑式,有钱人家往往用砖箍墓。先竖打一丈多深,再纵向开挖墓室。墓穴开挖要随殡葬日期进行,讲究埋人前一日落成。埋人时挖墓人绕道回村,不与送殡队伍相遇。 在安葬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隆重的“三献礼”。旧时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在“三献礼”前进行“点主礼”。这要请当地名流或官员当“点主官”,在礼宾唱礼下,由孝子研磨朱砂,点主官执笔蘸红,在灵牌上原先书写“神主”二字时有意空缺的“神”字末笔一竖和“主”字上边一点补笔,以显死者身份的重要和仪礼的郑重肃严。 “三献礼”有初献、亚献、三献严格的程序。是由众孝子按辈份、长幼次序,依次捧端祭品献于亡者灵前,民间多称做“献饭”。第一初献,由死者的子女献馐馔、玉帛、香、楮诸物品(近代已改为由儿子献食品、烟、酒、茶,由女儿端盆象征性为老人擦脸、梳头等)。第二亚献,由亡者侄儿献玉帛、三牲(猪、牛、羊)。第三终献,由亡者孙辈献香茗、水果等。每献都有祭文,近年来已改为一次祭文,略述亡者生平事迹,表达后人对亡者的感恩怀念之情。有些地方的献饭是由孝子跪着头顶供盘一步步挪到灵前,以显示对父母的深情。在献饭时多有乐人吹奏,在礼宾呼引下,致孝人会随着音乐节奏行“祭奠礼”,有六拜礼、九拜礼、十二拜、二十四拜等复杂动作,以显示礼节的郑重肃穆和对亡人敬拜悼念的虔诚。三献之后,孝子和至亲要围坐灵堂守丧,通宵不睡称之“暖丧”。为了使更多人能守丧,主家往往会准备烟、酒、茶,自乐班会演出秦腔戏等,尤其是年纪80岁以上的老人亡故后的丧事民间称为“喜丧”,丧礼中往往包含有“娱乐”的成份。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