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安地区城乡家庭主要有两类:按世系代际关系组成的有夫妇一代家庭、双亲子女两代家庭、祖孙三代家庭,而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较为稀少。按婚姻关系构成的家庭有一对夫妇加子女,再加旁系近亲如兄弟姐妹等,构成的单一家庭;两对夫妻及子女、近亲兄妹构成的叫复合家庭。20世纪50年代前西安地区特别是周边农村,复合式家庭较多,单一家庭较少。而城市中除有地位或大产业的家户外,一般城市贫民因经济贫困、住房紧张,多为小家庭。 20世纪60年代后,特别是七八十年代时,西安周边农村儿子结婚后即与父母兄弟分家单过,特别是兄弟姊妹多的家庭,分家已成普遍状态。若老人只有独生子女的,则一般不分家。分家时财产分配多有以下三种:1、清末民国年间,长子长孙多分财产,为主要继承人。2、长子、次子分家后,幼子为主要继承人,由幼子承担赡养老人和殡葬老人的义务。3、老人与几个儿子平分家产,老人去世后其财产再由儿子分配。女儿未嫁只分口粮和临时用的物品,不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女儿婚后不继承娘家父母财产。分家后老人一般单独起灶,由诸子平均摊钱粮赡养。也有的是老人在某一儿子处吃饭,吃用由几个儿子分担,还有的是老人到几个儿子家轮流吃饭。 西安地区的一般家庭尽管没有成文的家规,但还是有着大同小异的家庭习惯、要求,并贯穿于家教之中,形成家风。老年人往往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培养后代,诸如勤劳、节俭、诚实、讲理、讲礼节、尊重老人、讲卫生等。在农村不少农户的大门上写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等对联和门额。许多民间谚语,诸如“惯子害子”、“人前教子,枕上教妻”、“跟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会跳神”等,反映出乡民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及重视传统习俗的价值取向。 西安地区民间重视亲戚关系,当亲戚家有人结婚时,必登门祝贺并送礼品。亲戚家生子过满月时也多去送礼祝贺,60岁以上的老人过寿时也相互走动祝寿,其中娘舅亲、姑姨亲走动得特别频繁,若知亲属有病,多会登门看望。若有老人亡故,亲戚们更要去协办丧事、参加祭奠,忙上几天。逢年过节时亲戚之间会相互聚会、宴请、共同娱乐。舅家给外甥正月十五前送花灯,一直要送到外甥长至12岁时止。亲戚家若盖房、开业、购买大件物品时,至亲们还会出钱出物出人相助。这种基于传统的乡村交往习俗至今仍在继续。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