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县腊八古会的形成年代,已无籍可考。建国前,会上有大型驼队贩运,蕃人(即对藏胞等少数民族的旧称)赶马,喇嘛卖药及北路瓷器,南路山货,西路药材、皮货,东路干果等,尚保持“丝绸之路”的浓厚遗风。故此,本县腊八会有“千年古会”“关中第一大集”之美称。 腊八会从腊月初八起会,小年(腊月二十三日)收会,会期半月,形成惯例。会址设于南关西巷子外,占地300余亩,气势宏大。会场按行业扎帐设棚,形式各异,大小不一,自成街巷,纵横交错,错落有序,宁夏、青海、内蒙的群马结帮而来,日上市数以千计,为省内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耀州瓷器大至缸瓮盆罐,小至盘碟盅碗,一应俱全;驼队为数众多,运来青盐、药材、皮货,贩走茶叶、丝绸、百货,他们是腊八会的大宗买卖货主。还有山货干果,木材枋板,各色小吃,不计其数。大会设南北两台大戏,相向对唱。河南的马戏团,河北的“鼓楼杆”,跑江湖的卖艺,拉洋片的唱喊,说书、卖唱、算卦、抽签、赌博,三教九流,杂于其间,冠盖如云,游人似织,热闹非凡。即使隆冬烈风、飞雪满天,亦不例外。清末有诗云:“扑面尘沙眼不开,八面仕女似风来。驾牛驾马车如许,扎遍南台与北台。更从何处问繁华,演武亭前各自夸。公子冶游争似锦,美人姿态艳如花。”描绘了腊八古会的昔日盛况。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腊八古会进行了整顿,取缔了封建迷信、伤风败俗的活动,加强领导,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和流通,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1949—1965年,每年如期举办,“文化大革命”十年停办。1979年恢复腊八物资交流大会,会址迁往池阳大街,沿街两旁搭棚设点,绵延5里之长。1982年后,规模扩大,会期延至40天,相邻10余省、省内30余县市之客商,踊跃前来交易。每年登记上会交易的单位和个体户达2000家以上,日上会人数超过5万,高潮时期日上会人数逾10万大关。城内外各街人如潮涌,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腊八会场所不仅是商品交易中心,也是文化娱乐的交流场所。除会戏、杂技、录象之外,大会上科技、卫生、计划生育宣传更是见缝插针,书法绘画展览也给大会增添了现代文明的异彩,体现出本县文化名城的独有风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