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伯顺
常听母亲唠叨,自打认识父亲就很少吃过他炒的菜,偶尔炒一盘菜也是缺盐少醋,让人没有胃口。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母亲不会让他炒菜,但父亲却是做面食的高手,蒸馒头、包饺子不在话下,此外更有一样拿手的绝活——擀面条。
印象中小时候想吃到父亲的手擀面也不容易,主要是父亲经常去外地出差,有时一去就是好几个月,所以只有到逢年过节时,为犒劳家人,父亲才会做一两次手擀面。那时他会早早向我们全家预告:午餐是手擀面!然后询问我们每一个人是想吃油泼面,还是想吃西红柿鸡蛋面?看到我们几个孩子为此争论不休时,父亲不无得意。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权会落在了母亲手里,结果父亲就会被“命令”各样儿都做一些,以满足全家人不同的口味要求,于是父亲就开始和面、醒面、擀面、切面、备汤汁……父亲切得面又细又匀,下到锅里耐煮又不粘锅,熟透的面捞到碗里晶莹剔透,再浇上熬的浓稠恰到好处的汤汁,于是面上就裹了一层亮闪闪的油,葱香诱人,喜欢的话,再就着蒜瓣吃一口,面筋道滑爽,汤熨腹暖胃,于是乎几个孩子直吃得满头大汗,肚儿滚圆才放下碗筷。
如果过生日的时候碰巧赶上父亲在家,他必定要擀面给我们吃的。还有,哪个孩子生病了,父亲也会给他单独擀上一碗面,不由分辨的命令到:“病了,需要营养,必须要吃碗手擀面的!”每到这时候,少年的我便咬着手指头,咽着口水,眼巴巴地望着那碗油汪汪的面,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生病的人。
长大后在西安工作、结婚,回咸阳看父母的机会少了,能吃到父亲手擀面的机会更少。妻子知道我爱吃手擀面,也常在周末做一两次手擀面给我解馋,味道自然与父亲的不同,而相同的是,她的面与父亲的一样,盛满了亲情,盛满了爱。
如今,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身体不如以前硬朗了,母亲心疼父亲,很少让他擀面,偶尔想吃手工面也是在外面买上一些吃,后来父亲的牙齿大部分换成假牙后,老两口就更少吃手擀面了。
不久前我过生日,母亲提前打电话过来:“回家过生日吧,你老爸要给你做手擀面!”一回到家中,父亲坚决不让我们插手,亲自系上围裙,弯着不再像以前那样挺拔的身躯,开始在厨房忙活……不久,一碗热腾腾地手擀面浇上浓浓的西红柿鸡蛋汁,就端到了桌上。满头华发的父亲解下围裙,擦着汗水,心满意足地点燃一支香烟坐到我们身旁,催着我们赶紧趁热吃。
在手擀面香烟氤氲中,父亲慈祥的面孔时隐时现。多少年来,岁月无情地带走了老人的青春、容颜,却带不走他对子女的那份父爱,正如这手擀面一样劲道、长久。
哽咽中我拿起了筷子。
久违的手擀面,香气四溢……
作者:赵伯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