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习俗 民国时期,境内把从事手工劳动且具有工艺制作技术的从业者,称为“手艺人”。如木匠、泥瓦匠、银匠、铁匠、剃头匠、焊工、表糊匠、酿造工、裁缝等。他们工种不同,信奉和忌讳各异,在开工制做前或在一定时期举行供奉活动,如焚香礼拜、诵经等。剃头匠供罗祖,酿造工供杜康,木匠供鲁班。其目的是希望保证人身安全或保证生意兴隆。建国后,以上习俗基本被革除。 受封建保守思想影响,长期以来形成“手艺人”相互轻视的旧俗,境内有“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的”之说,他们的技术不轻易外传,流传着“传子不传女”的习俗,即使对自己的徒弟,也要留下一两手绝招。如民间老中医的祖传秘方,绝对不外传,造成人死秘方流失,使不少治病良方绝迹。建国后,手艺界师徒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以上习俗不复存在。在家中与社会上,男女地位平等,女理发员、女裁缝、女电焊工、女修表工等到处可见。 农业习俗 田管 民国时期,如遇天旱,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威协时,境内有些村庄的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打扮成雨神模样,头戴用柳条编成的帽子,嘴咬一根铁锥(两头露在嘴角外边),在十字路口给龙王跪拜、磕头,设坛焚香烧纸,祈告神灵,口念歌诀:“祈求老天、龙王爷,大发慈悲,快快降雨。”还表演各种求神祈雨动作,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在村内游行。如遇阴雨连绵,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庄稼生长造成重大损失时,有些农民到庙里上香烧纸祈求雨神,不要继续下雨;有的在自家院子里扣放一个脸盆,在盆底上竖一个洗衣服用的棒槌,并跪在雨地里磕头,祈求雨过天晴。 建国后,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以上封建迷信活动基本消除。 时令 民国时期,境内广大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只能靠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进行耕作。如看到枣树发芽,开始种棉花;“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头伏种萝卜,末伏种芥菜等。麦熟时有一种鸟在天空中鸣叫“算黄算割”,农民就开始搭镰收割。建国后,广泛宣传和利用农业科技知识,农民在农作物收种方面,全由农业干部或村里农业技术员作指导,做到不违农时、适时收种。 收获 民国时期,小麦成熟后,全家老少下地收割(富有人家则雇麦客收割)。建国后,尤其到合作化时期,当地政府组织区属、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居民,下农村支援夏收夏播或秋收秋播。8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体制的变化,此举已取消。90年代,农民已广泛用收割机收割小麦,省时省力,“麦客子”人数年年减少。 区内还有看“麦黄”、看“忙罢”的习俗。在“芒种”前后小麦成熟,即将搭镰收割,出嫁的女子要带上点心、白面蒸馍等礼品回娘家看望。麦收结束后,父母带上小孩喜欢吃的食品去探望女儿外孙。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