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有纪念意义、政治意义的节日。对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团结群众、振奋民族精神,有着特别的作用。 【元旦】 又称“元日”、“岁旦”、“岁首”等。一年的第一天,原指夏历正月初一,现指公历1月1日。由于历法不同,历代岁首日期不尽一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使用公历,把农历正月初一改作春节,把公历1月1日称为新年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元旦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全国性的4大节日之一。届时,各机关、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挂红灯、贴春联,举办联欢、游艺活动,庆祝一年之始。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得到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1910年8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通过以每年3月8日为世界妇女斗争日。1924年3月8日,在广州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国际妇女节活动。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中国劳动妇女从此真正有了自己的节日。节日前后,各级妇女组织分别召开表彰会、妇女座谈会,有条件的单位还组织女职工参观、游览,以示纪念。 【植树节】 民国4年(1915)8月袁世凯令,以每年农历清明节为植树节,但此节并未受到重视,没有逐年举行。后来又以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建国后,植树节受到重视,逐渐成为群众性的活动。1981年国务院正式规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每年组织全民植树活动。届时,碑林区开展植树活动,绿化、美化环境。 【“五一”国际劳动节】 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斗争,终于获得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以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斗争、胜利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许多工业城市的工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示威运动。从此各国工人每年在这个节日都举行示威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是1920年,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地都举行了群众性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5月1日为劳动节。届时,各级工会组织游园联欢,召开座谈会,表彰先进等活动,以示纪念。 【“五四”中国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列强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无理决定。这个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工人和各阶层人民也参加了这个运动。“五四”运动把马列主义传播到工人群众中间,使革命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青年节。届时,以共青团为主,组织各种纪念活动。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