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洛川从新石器时代即进入农耕文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沿袭已久。崇尚农桑,拙于工商。生产习俗多与农事有关,特别注重播种收获。在制造工艺方面,只有铁匠、木匠、小炉匠而已。 一、祭先农坛 先家为古代传说中始教民耕种的农神,或称神农,或指后稷。自周代以来,历代即有此祭,表示劝农的意思。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在县城东门外筑先农坛一座。坛后有正房三间,中间供奉先农神位,东间贮存祭器农具,西间收贮藉田米谷。配房两间,东间置办祭品,西间为看守农民居住。每年仲秋亥日(八月中旬),县令率属官耆老共祭。祭毕,行九推之礼,即县令秉耒,属官或耆老播种。耆老一人牵牛,农夫二人扶犁,九推九返。象征性的耕种完毕,县令率属官、耆老、农夫行三拜九叩礼,以示官民躬身亲耕。此俗民国时即已废除。 二、社祭 社为土地神,又指祭土地的场所。旧时乡村每里立社坛一所,坐南向北,设五土(即青、黑、赤、白、黄,代表五方)五谷神牌,向南而祭。选一德高望重的老人为会首。每年在二月社日(春分前后)春祈,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月社日(秋分前后)秋报,以酬神祗,祭物多随地方乡俗。此俗建国后消除。 三、祈雨 久旱不雨,丰稔无望,乡民时有祈雨活动。有的地方在龙王面前烧香祷告。有的地方由一老年寡妇挨户凑米面,于干涸涝池底做成面糊稀饭,诱儿童就食,趁其不备,用湿手巾猛抽头顶,令其大哭,以祈神明怜悯降雨。有时一而再,再而三,天仍不雨,空费心机,愚昧可见。 四、止秸 秸就是麦草。止秸谓场活结束。过去一般是一家止秸全村帮工,把麦草堆成椎形或船形。完工后,主人杀鸡买肉,设宴款待,甚为隆重。集体化后,此风消失。包产到户后,此风渐长,但不及旧时隆重。 五、圈神会 每年十月初一举行。县城在城隍庙设祭坛,各乡村每里设一祭坛,一般杀羊献祭,祈求六畜兴旺,四季平安。此俗建国后逐渐消失。存者仅在这天杀羊敬神,人打牙祭而已。 六、酬神赛会 俗称庙会,意在娱神酬神,以祈丰收。时间多在春秋两季。旧时以庙观为中心,附近村庄联合组成,名曰“社祗”。先由本社祗中各村推一人为会长,会长中又推一人为会首,总管其事。会首多为乡绅或富有之人充任,事毕卸任。庙会时必有大戏,至少一台,多则两台,名曰“对台戏”,以观众多少衡量演技优劣。会期首日,请五谷、土地诸神享祭。会场商贩林立,观者如云。建国后,传统庙会仍有活动,但内容不同,乃物资交流与看戏娱乐而已。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