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丧葬之礼,多遵《周礼》古俗。民国以来,葬礼趋于简化,然古风犹存,贫寒之家,亦尚仪礼。建国后,改革葬俗,辟公墓、送花圈、开追悼会。孝男孝女带黑纱之风渐兴,但传统葬俗仍占主导地位,大致有以下程序: (一)丧前准备 一般人家父母年过花甲,即备好棺木寿衣,以防不测。棺板以柏木最佳,松楸木次之,忌用槐、柳木。讲究雕花绘彩,棺木前后档和两厢饰以福寿和二十四孝图案。费工越多,越能表现儿女孝心。富有之家,做一口棺木竟费时一年之久。棺木做成之际,女婿、外甥、亲朋携酒、鸡祝贺,俗称贺木。 父母病危,即告知户族、娘舅前来探望,以示死因,并商量后事。稍殷实之家,即择穴破土,用砖筑墓室,俗谓“箍堂子”。墓址必择吉穴。家族墓地谓之“老陵”,墓冢由北往南,男左女右,按辈分排列,往往占地数亩。建国后,政府号召“平老陵,建公墓”,家族坟地已平整为耕地。 (二)停尸 父母初终,即请一老者剃头(或梳头)、洗脚、穿老衣,名曰“净身”,并烧化纸钱,名曰“烧断气纸”。随即移尸于偏屋木板上。死者脸苫白纸,并取筷子一双把死者脚用红绳绞紧,以防走尸,名曰“绊脚”。给死者口内含一枚铜钱或硬币,名曰“口含钱”。钱须用红线拴住,人殓时拉出挂在胸前。否则,据说来世即哑巴。尸前设祭桌,桌下拴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若暴死于村外者,尸体不能进村,须停尸于庙宇或另搭尸棚。尸前点灯,供酒饭,称“倒头饭”。停尸后,即请阴阳先生择定葬期。 (三)吊丧 丧礼的公开,首先由死者家属报丧,通知亲友埋葬日期。娘舅家(俗称人主)来人先行验尸,后祭奠。孝子要头顶盛有酒菜的盘子,披麻戴孝,双膝跪地,听取娘舅对丧事的安排与要求。如死者生前所受待遇不好,娘舅家则对丧事要求比较苛刻。后经执事人解脱说情,求得解决。否则,就延长埋葬时间,俗云“死者不张口,一天吃几斗”。因此,孝子对娘舅家来人,尽量忍让。吊丧期间,儿孙辈戴白孝,重孙戴红孝。成孝服礼后,三年可除,谓之“换服”。死者辞世第一夜鸡叫时分,孝子披麻戴孝向死者烧化纸钱,边烧边说:“过金桥,过银桥,千万不要过万马桥,万马桥上有杀人刀”。告知死者去阴间之道路,名曰“烧鸡鸣纸”。 (四)入殓 入殓前,所有吊丧者按辈分依次向死者行三拜九叩礼,并烧化纸钱,名曰“祭奠”。奠毕,死者亲属守在棺木两边,抱尸时由孝子扶住死者的头部。入棺加盖后,即行送葬。父母死,须待儿女返回方可盖棺。妇女死,须等娘家人到后方可盖棺。 (五)送葬 送葬一般用轿。稍殷实之家,多请匠人纸扎金童玉女,彩轿视财力状况,有三起楼、八卦全顶、一般彩轿之分。出灵时,孝子拉丧拄“哭丧棍”,送至坟茔。孝女扳丧,送至村口即回。孝男长子头顶纸糊盆。顶纸糊盆者,为死者当然继承人。无子者,则由近族侄男为之,视为过继子嗣。长女顶纸糊盆者少见。若死者有德望,灵柩经过处,邻里于路旁设祭,孝子亦须拜祭。灵柩由邻里抬至墓地下葬。孝子跪请邻里填土起冢,谓之“全墓”。参加全墓者,在死者家中吃一顿饸饹谓之“全墓饸饹”。 (六)追荐 埋葬后的追荐仪式,围绕对死者的怀念和对死者进入另一世界祝福的内容开展,大多进入宗教信仰与迷信的范围。 (1)回煞。俗称出殃。即到阴阳先生推算的回煞日期时,家人须撤离。一般在死者生前的住室通道撒上草木灰,灵前祭供品香烛纸马。据说死者阴魂此时要回家。如若活人碰上,就会被殃煞。待回煞时间过后,察看草木灰的痕迹,有死者属什么相,灰上会留下什么足迹的迷信说法。 (2)烧服三纸。下葬三日内的每天傍晚,孝子须用麦草在坟前点火,名曰“送火”。第二天,全体孝男孝女穿白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名曰“烧服三纸”。 (3)作斋七、百日。谓斋荐五次可超度亡灵。于死亡之日起,每七天为一周,至第七日往坟前焚化纸钱,共烧五次,谓之“烧五七纸”。死后百天亦然,曰“百日”。 (4)忌辰。俗称“过周年”。头年、二年只设灵牌家祭。二周年犹简,三周年最隆重,有“紧头年,慢二年,重三年”之说。三周年之际,杀牲设宴,张灯挂彩,除孝纳吉,亲朋庆贺。富有之家,行礼点主,鼓乐喧哗。过罢三周年,死者姓名也记入族影之上,俗称“上神祗”。此后,追荐活动即转入年节祭祖之中。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