戽斗 为本县各地最古老而简陋的提水工具。戽斗系竹片编成,用绳子系结,由2人拉绳,用戽斗把沟渠中或较低水田中的水戽向高田中,一般提水高度1米多,再高的可分阶戽向高田中。每个戽斗一天可灌田1至2亩。 筒车 筒车始源于公元7世纪的唐代,架设于河低田高而又有常流水的河道侧畔。状似大车轮,用竹木构成,轮周有挡水叶片,叶片间装有汲水竹筒,水冲轮转,河水汲入竹筒,转送到最高处,自动倾入涧槽,源源不断引入田中。扬程在3到5米之间。每架筒车每天灌田数亩到10多亩。建国初期,沿河地带仍可看到悠悠旋转的筒车。1954年全县尚有筒车20架。后来,逐渐为水轮泵站或动力抽水站所代替,迄今只有黄坝驿乡何家坟一带,尚有筒车两架继续提水灌田。 龙骨水车 为我县又一种较古老的木制提水工具。有脚踩和手摇两种,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即在一架长约4米的双层木槽上安装一副木制传动链条,链条上每隔约12公分安装一块方形刮水板。木槽两头各安设一个木齿轮。链条钳在齿轮上,木槽倾斜安置,较低的一头伸入水中,较高的一头靠在需水的田坎上,两人手摇或脚踩,不停地转动齿轮,带动木链条在木槽中往复转动,链条上的刮水板顺着倾斜的木槽把水源源不断地提到较高的田中。一架龙骨水车每天可灌田2至3亩。 水磨 亦为本县各地古老的水力工具,安装在常流水的江河、山溪畔,修筑一段渠道造成落差,利用落差水力推动一直径约2米的木轮带动石磨、石碾、石碓磨碾米。水磨又分“立龙”和“卧龙”两种类型。所谓“立龙”即将木轮竖立在水中,跌水推动木轮,以木齿轮传动带动石磨。“卧龙”则木轮平卧水中,跌水推动木轮转动,木轮则与架设在上方的石磨或石碾同轴转动。 “立龙”水磨需要的冲击水量较小,一般0.01至0.03秒立方米即可。而“卧龙”水磨则需要的流量较大,一般在0.05秒立方米以上。每座水磨每日磨面约数百斤。在县内,凡有足够常流水源和有一定跌差的河旁溪畔,常可见到运转的水磨加工农副产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