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境内文物遗迹表明,古代民居建筑以洞穴为主,间有草棚、木架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先民遂向水源充足、出入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带移居。宋代以来,境内战事迭起,民择山大沟深处而居,垒石成墙,形成院落。明清以来,富户人家修房造屋,形成了新的建筑风格。 本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地貌迥异,近代民居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同,建筑形式呈现出不同形态,有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瓦房等类型。 土窑洞大多在依山的高坡地带择土体结构紧密处修筑。选址后,以镢、锨削出窑面,划出上浑圆下竖直轮廓,根据确定的大小尺寸挖洞,一般进深8~10米,宽3~3.50米,高3.50米左右。窑成后,土质差的需加顶柱或箍椽,而后用麦草泥抹面。安有门窗,独页、双页门扇兼用,窗有“井”字格、“胡椒眼”等式样。一般人家3~5孔窑洞相连,成一院,内盘火炕,供做饭取暖。土窑洞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便、冬暖夏凉、隔音防噪特点,因其坚固耐久性差,通风采光不足,自60年代始渐趋淘汰。 石窑洞散见于境内各村,数量甚少。修筑石窑对地基要求较严,多在削平地面后,或夯实,或筑1米左右墙基,视不同土质加以处理。窑面用料石砌筑,以泥浆或灰浆勾缝、灌注,拱顶后覆土1米左右压实,石板作檐,上压块石。窑顶呈半圆形,半径1.50米左右,窑腿宽0.70~0.90米,高1.60~1.80米,形同土窑洞,门窗设置与土窑洞大致相同。石窑较土窑坚固耐久,壁正墙平,便于摆置家具什物,因造价较高,采光较差,渐被废弃不用。建国以来,除毗连清涧的马家砭乡有些许新建石窑外,大部改建砖窑。 砖窑建筑式样与石窑相似,只用料有异。境内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民众素有烧砖作瓦、建筑砖窑习惯。安定故城于明清时代形成的窑洞大部为砖窑。自民国以来,煤炭被大量开采,砖瓦造价较之块石价廉,砖窑便在川道地区得以发展。建国后,民居建筑80%以上为砖窑,沿210国道南北行进,余家坪乡与延川、马家砭乡与清涧的民居建筑大相径庭,砖窑在境内已成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砖窑式样状似石窑,深浅、高低尺寸与石窑近似,屋檐多以砖垒,顶部覆土1米左右。窑成后,用石灰水刷壁,窑内光亮洁净,门窗木结构、钢木结构兼有,大多在靠窗台处镶有玻璃,便于采光。 境内有砖木瓦房两种,屋顶成“人”字形者称“房”,单坡屋顶称“厦”。安定、瓦窑堡城区内遗存此类房屋尚有100余间,瓦房建筑以砖木为主要原料,在墙体成型后,上置大梁(檩木),双坡或单坡上铺椽棒,垫以木材片,外盖石板或筒瓦。瓦房大小不一,风格各异,一般内设“仰尘”,外留窗2~4道,采光条件较优。因其木材用量大,防火、防水性差,建国后已不多见。 建国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好转,乡村住宅建设得以发展,据1986~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农村居民点用地达48858.70亩,其中马家砭乡4619.00亩,史家畔乡2813.50亩,热寺湾乡2272.30亩,杨家园子镇3837.10亩,寺湾乡1825.40亩,石家湾乡2602.40亩,高台乡2270.90亩,余家坪乡1880.80亩,李家岔乡4102.80亩,涧峪岔乡4072.50亩,栾家坪乡2158.20亩,冯家屯乡5464.60亩,安定镇3083.20亩,玉家湾镇3761.00亩,南沟岔乡3954.80亩,瓦窑堡镇140.20亩,全县户均1.11亩,人均0.264亩。 50年代始,村镇建设用地实行县、乡、村三级监督管理,川、水地兴建住宅得到控制,1977~1978年,部分村庄实施新农村规划,1979~1984年间全县安排8000余户修建住宅,共修建窑房3500余孔(间),1983~1985年由城建部门负责进行全县村镇规划和农房普查。据普查资料,1985年全县16个乡镇,1096个自然村,除瓦窑堡镇及8个郊区村外,下余15个乡镇1087个自然村,计36651户159447人,住宅总占地面积为5449685平方米,户均148.69平方米,人均34.1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30084平方米,户均66.30平方米,人均15.24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701000平方米,户均46.39平方米,人均10.67平方米;居住面积972626平方米,户均26.54平方米,人均6.10平方米。房屋建成年份,建国前建成291610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2%;50年代建成267309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1%;60年代建成315911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3%;70年代建成583220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24%;80年代初建成972034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40%。 1986年始,乡村依照建设规划,在山根或山坡地带形成比较整齐的排式住宅区,建筑式样以砖拱住宅、砖混结构住宅最为常见。 砖拱住宅(俗称“卜壳窑”)建筑较窑洞占地空间小,美观适用。一般为4~5间相连,有外通走廊、两端伸出及一端伸出三种组合形式,房屋进深6~7.50米,开间3.30~3.60米,拱脚以下高2.40~2.70米,拱高多采用1/2跨、1/4跨,拱顶覆土0.60~1米。其坚固耐久,造价低廉,兼有窑洞特点,颇为民众喜好。 砖拱结构住宅在川道地区渐被采用。在砖墙上盖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有的也加盖二层到三层成小楼房。房间布置已和城镇无明显差别,客厅、居室、厨房、大小套间墙刷涂料,水磨石地板,形成了新型建筑风格。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