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嫁 清末及民国时期,婚嫁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婚姻自由,且早婚较为普遍。并有“请媒”、“合庚”、“换帖”、“择吉”、“过礼”、“背见”、“完婚”等繁琐的陈规陋俗。为给儿女择一佳偶,求婚一方家长须先请一媒人,谓之“请媒”。说媒者将男女双方写有姓名、属相、生辰的庚帖送到对方家中,谓之“换帖”。各自家中父母将帖放在灶神台上,若三日之内家中平安,再请阴阳先生合婚。相合者,即择吉日订婚,一般由男方确定日期并多以棉花、粮食为订婚的彩礼,棉花少则150公斤、多则上千斤,粮食少则几石、多则十几石。在男方提出娶亲时,女方有的还以种种借口有意推迟婚期,再次索要财物,俗称上“二道坡”。结婚前逢年过节两亲家互不往来,男女双方也互不见面,只能通过邻居、亲友了解对方情况。有时利用走亲访友、赶庙会等机会,经人指点互相窥视,惯称“背见”。 婚嫁礼仪贫富有别,灾年、战乱与鄱平年景有别。家境好者,骑马坐轿,雇请乐人(吹鼓手),新郎披红插花,新娘戴金银首饰、着锦装,大操大办,男方家中请执事,请喝礼生(即司仪)。结婚先一天下午,由男方执事们抬上敬奉女方祖先的献饭和礼品等送到女方家中,受女方家中款待后,再将女方的嫁妆抬回,名曰“抬拾摞”。 结婚日早上,男方骑马或坐轿到女方家,受招待后娶亲返回。新娘坐轿,新郎骑马,乐人吹吹打打。花轿至男方门前,由男方迎亲妇女搀着新娘踩着铺好的芦席或红毡进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先之后进入卧室,名曰“入洞房”。新娘盘脚坐在炕边,新郎揭去红盖头,此为男女首次见面。从此,夫唱妇随,相伴终生。新郎若有残疾,娶妻之日有的还找替身。 贫寒人家婚事简单,粗茶淡饭招待亲友草草完婚。战乱或灾年婚事更简,有的往往由长辈将女儿送到婆家,或请媒人送去,就算了却婚事。 封建社会,女子一旦出嫁,便应一切随夫,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若遇丈夫去世,女方不得改嫁,得终生在婆家“守寡”。 建国前,童养媳屡见不鲜。多因女方家境贫寒,将未成年女儿送到男方家中抚养,以换得少量钱财度日。待女子长到十四五岁时,男方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称之为给童养媳“上头”。 有的人家孩子一出世,双方父母即为其订婚,称为“娃娃亲”。更有甚者,还有指腹为婚的。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后,男女双方始得婚姻自由,买卖婚姻即被视为违法,妇女社会地位从此提高。迎亲嫁娶,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文明进步。50年代多为马车娶亲,新娘嫁妆多是茶具、棉被、床单、镜子之类。亲友常送面盆、纸画等小礼品,随车送行。60~70年代,娶亲多用拖拉机,只是嫁妆的种类、档次较前有所提高,其他无多大变化。80~90年代,娶亲多乘小汽车,送亲者也乘中巴车,嫁妆也由黑白电视机发展为彩色电视机,一般日用品也变为洗衣机、收录机、电风扇、丝绒被等高档家用物品,其花费也日趋攀高。 二、生子 生小孩俗称“上炕”、“坐月子”。在产妇住的房子门框或门帘上挂一红布条,以警示外人不得入内。家里人傍晚归来,要跷麦草火而过,意在“避邪”。产后三天,娘家看女,一般送醪糟、鸡蛋、大红枣、红糖、白糖等营养品给女儿下奶补养身体,十天、二十天时亲戚看望产妇、婴儿。 三、做满月 婴儿满一个月时,孩子的祖父母、父母为其做满月,以祝福新的一代茁壮成长。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一般礼品为小孩帽子、衣服、鞋袜等。主人设家宴款待,宴席中抱孩子于众宾客面前,宾客要给小主人“压命钱”。由接生婆接生的,还要请接生婆到家,并送衣料、鞋袜之类礼品,以示酬谢。做满月一般男孩比较隆重,家庭经济条件好、有一定社会地位者则更加隆重。二胎后可做可不做。 四、移窝儿 产后40天左右,抱孩子去娘家住十天半月,叫“移窝儿”。回家时,舅家给孩子做新衣服,烙一个中心有孔的小锅盔,用麻丝和五色线拧成绳子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叫“干粮饼”,并系上“压命钱”,祝愿孩子一生不缺吃穿并有钱花。 五、祝寿 解放前一般平民百姓不得温饱,很少有人为老人祝寿。少数有钱有势的人家一般从50岁起就给老人祝寿,其规格有大有小。80年代中期,农村逐渐富裕,为老人祝寿者渐多。寿诞之日,女婿、外甥须送寿糕、寿桃馍、寿酒、点心等四色礼品。其他亲朋好友可送点心、水果。也有送钱的,俗称“干礼”。在当地做过一些好事的德高望重者,乡友联合送牌匾。90年代,乡间祝寿者甚多,规模也较大,除一般送礼待客外,还给老人录音、录像,请自乐班,待一二十席客,热闹异常。 六、上梁 盖房上梁立木必择吉日,亲友送红布、鞭炮、酒、肉等礼品祝贺,乡里除个人或联名送礼外,还主动帮忙。上大梁时先敬神灵,给大梁正中搭上红绸或红布,张贴八卦,燃放鞭炮,由一人指挥,用大绳将大梁送上房脊。上梁毕,主人设宴款待亲朋乡里,以来人多少,显示主人的邻里乡情。80年代以后,农村兴起建楼热,当最高层封顶时和上梁礼仪大体相同。上梁或封顶毕,把红绸或红布送给建房工头以表谢意,企盼建房安全,人丁兴旺。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建房工程普遍实行大承包或单项活路承包,但在上楼板、封顶时仍沿用挂红、放鞭炮的传统民俗取代上梁庆贺的习俗。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