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习俗是各地演出戏剧过程中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商南戏剧演出分一般习俗和特殊习俗。 一般习俗有:
(1)写戏:是班社和庙会会首签定合同,注明场次和戏价。
(2)点戏:是由当地会首选择上演剧目。
(3)唱神戏:是庙会还愿会特有的剧目。
(4)打加官:是向台下某位绅士祝福讨赏的形式。
(5)打闹台:又叫打开场,是召集观众,准备开演的锣鼓齐奏。
(6)坐冷台:是在演员尚未化装齐备,同时向观众招呼马上就要开演的一种形式。
(7)三声号:是第一声号为第一次预备;第二声号为第二次预备;第三声号号响就开演。
(8)尾声:是向观众宣告演出结束。
特殊习俗有:
(1)打前场:是河南曲剧特有的一种形式,作用和其它剧种的唱坐台、坐冷台一样,不过曲剧的打前场比较活泼,他一开始就能吸引观众,多扮丑角,必由较好的唱功丑角担任。运用曲剧的各种曲调演唱一些逗人兴趣的十八扯。往往一人要唱40多分钟,等演员化装好才下场,他并不冷台,往往逗得观众哈哈大笑,1949年以后一般不用这种形式。(
2)忌讳戏:商南有些地方因地名或典故多有忌演的剧目。如:商南县城西门处原有大寺院地名叫蜈蚣岭,因此县城不演《蜈蚣岭》和《八腊庙》。王家楼不唱《火焚绣楼》。清油河是郑恩卖油的地方,不唱《打瓜园》。曹营高家庄不唱《猪八戒招亲》等等。若犯忌就会发生纠纷。这种习俗现已不复存在。
(3)挂灯戏:商南县庙会演戏一般为3天4晚上,头一场多是晚上演戏,群众把这叫挂灯戏。有些地方把什么时候开始上演,直接叫那一天挂灯。
(4)送戏:按照合同演完后往往向当地和庙会甚至较大的绅士或大财主送1天戏。送戏事前向被送戏人说好,在未完成合同前某场放一挂炮,并说明某天向某人或某单位送一天戏。一般送戏无戏价,但是必须招待一天,并另外付赏钱或叫谢金,也有叫“封子”(封子是将钱用红纸包好,鸣炮送到班社)。
(5)挂牌:河南曲剧早期盛行。特别突出的演员,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当地主事人用红色绸缎带系一银制奖牌在演出时上台挂在演员胸前以表示其精彩演出。凡挂过银牌的演员,每到一地,第一次露面演出时,将本人所有的奖牌都挂在胸前以示炫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