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阳区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榆林方言(1)

2012-6-27 20:05:59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榆林方言属“晋语”陕北片,与陕北其它县市的方言一样,有其共同特征:(一)古入声字至今较完整地保留着入声,收喉塞音〔〕尾,读不十分急促的短促调。如:八〔〕,甲〔〕,刷〔〕,急〔〕,骨〔〕,桌〔〕等。(二)有相当数量含有词缀“圪”〔〕的词语和“分音词”。如:圪渣〔〕,圪搅〔〕(以上为含有词缀“圪”的例词);不烂〔〕拌、绊,骨隆〔〕滚(以上为分音词的例词)。
    同陕北其它方言相比,榆林方言又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凡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榆林方言均为n〔n〕声母,如:“耐”、“爱”不分,读nài〔〕,“挠”、“熬”同音,读náo〔〕。
    (二)阳平与上声(单字调)调值相同。如:麻=马〔〕,湖=虎〔〕。
    同所有陕北话一样,榆林方言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情状形容词,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绘色的,“白圪生生儿”,非常白而且给人一样美感;“白生生”则白得难看;“白忽缭缭儿”,却又是一种病态的白。其它诸如:“红圪丹丹儿”、“绿圪茵茵儿”、“黄渍蜡蜡儿”、“蓝圪锃锃儿”……描状的,“水圪淋淋儿”,水分饱满水珠欲滴状;“端圪峥峥儿”,挺直而笔立;“平圪坦坦儿”,平坦开阔。其他诸如:“瘦马圪榄”、“胖囊囊”、“细圪蒙蒙儿”……模声的:“亮圪哇哇儿”、“霍噜噜”、“郝楞楞”、“咯咋咋”、“咯乒咯叭”、“忽里忽弄”、“咯音吆哇”……状味的:“酸圪溜溜儿”酸得有滋味;“酸溜溜”则酸得倒胃口;“臭圪处处儿”,臭而好闻;“臭膀膀”、“甜圪丝丝儿”、“甜哇不济”、“苦哇哇”、“淡耻耻”……。
    一、语音特点:
    榆林方言内部大致可分为四个片。以榆林城为中心的鱼河、刘官寨、董家湾、余兴庄、古塔、青云、牛家梁、马合、可可盖、小壕兔、岔河则、小纪汗、芹河等17个乡(镇)为一片,说的是榆林话。榆林东北面与神木、佳县接壤的金鸡滩、麻黄梁、大河塔、安崖、刘千河等6个乡(镇)为一个片,其主要特征同于神木或佳县话。榆林东南角的镇川、上盐湾、清泉、桐条沟4个乡(镇)为一片,其主要特征同于米脂话。榆林西面和西南面的红石桥、补浪河、巴拉素3个乡为一片,其主要特征同于横山话。下面以榆林镇、安崖、镇川镇、红石桥乡为四片的代表点,就其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作一对比。
    (一)榆林话凡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都为n〔n〕声母字,而安崖、镇川、红石桥语都为ng(n〕声母字。如:
    
    
    爱 熬 欧 恩
    榆林城 榆林城
    安 崖 安 崖
    镇 川 镇 川
    红石桥 红石桥
    (二)榆林话阳平与上声(单字调)相同,与阴平不同。如:麻má〔〕=马mǎ〔〕≠妈mā〔〕,移yí〔〕=以yǐ(〕≠衣yī(〕。安崖、镇川话则阴平与上声(单字调)相同,与阳平不同。如:妈mà〔〕=马mǎ〔〕≠麻má〔〕,衣yī〔〕=以yǐ〔〕≠移yí〔〕。红石桥话声调同于榆林话。
    为了便于更多的读者阅读,采用了汉语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记音。国际音标注音写在括号“〔 〕”内以示区别。凡用汉语拼音字母无法记音者,则只用国际音标记音。
    二、语法特点:
    (一)构词特点:
    1、有含有词缀“圪”、“格”的大量词语。“圪”读入声〔〕,在词中一般没有什么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可作词头构成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格”也可在嵌词中构成状态形容词。如:
    名词 圪梁〔〕山梁 圪台儿〔〕台阶
    圪巷儿〔〕巷子 圪嘴〔〕山嘴
    量词 圪撮〔〕撮 圪堆〔〕堆
    圪卷儿〔〕卷 圪节〔〕节
    动词 圪夹〔〕夹 圪搅〔〕搅
    圪挤〔〕挤 圪低〔〕低(下)
    形容词 圪弯〔〕弯(曲) 圪尖〔〕冒尖“格”在嵌词中,读轻声,构成四字组状态形容词,如:
    白格生生儿〔〕 水格淋淋儿〔
    酸格溜溜儿〔〕 亮格哇哇儿〔
    2、有所谓“分音词”(或“嵌〔l〕词”)。榆林话中有一批双音节词是这样构成的:前字为入声音节,后字为带〔l〕声母的舒声音节。如果将前字的声母与后字的韵母、声调相拼,便可找到与其词义相当的一个单音节词来。如:
    不烂〔〕→绊,拌 骨隆〔〕→滚
    得留〔〕→提 不浪〔〕→棒
    这部分词除少数已有固定的写法(字形),如“窟窿”→“孔”,绝大多数无固定写法,即无本字,只要两个字前字的声母,后字的韵母和声调同那个相当的单音节词相同即可,“骨隆”写作“谷拢”、“谷隆”、“骨拢”等都行。
    (二)句法特点:
    榆林话语序与普通话大同小异,有两点不尽相同:
    1、处所宾语前置 榆林话当述语动词是“去”的问答句和带有商量邀请语气的祈使句时,处所宾语总是置于动词之前。如:
    你哪去来来?(你上哪儿去来着?) 我西安去来来。(我上西安去来。)
    小王,咱们学校去来!(小王,咱们去学校走。)
    2、“”字句 “”读nàng〔〕,“盛多貌”。除了构成形容词谓语句,如“今儿遇集着嘞,街上人可~嘞。”还可构成大量语序倒置的“”字句。如:
    这本书我~看嘞。(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了。)
    夜儿我们可~等你。(昨天我们等了你很久。)
    今儿进城可~吃。(今儿进城吃了好多东西。或今儿进城吃饭花了好多钱。)
    这种“”字句可强调、突出动作对象次数之多,时间延续之久,总是带有一定的夸张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句型。
    (三)语气词
    不同方言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语气词,并构成一个系统。榆林话中“”,“来来”是两个使用频率极高又很有特色的语气词。
    1、 读〔〕,可用句尾也可用句中。用在句尾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祈使句中的语气词“吧”,只是榆林话“”用得很多,有些是普通话不用“吧”的。如:
    快走~!(快走吧!) 进来~!(进来!)
    “”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
    我~没意见,就怕人家不同意。 你说打不烂,打烂~迟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尾,有表示假设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话”。如:
    农民不种庄稼~,你们吃什么呀! 你不提~,我倒把这件事忘
    2、“来来” 读láilai〔〕,主要有以下三种意义和用法。
    (1)、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来着”。如:
    夜儿你没去学校在家里做什么~?和几个娃娃搭耍~。
    (2)、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过”,“过吗”。如:
    夜儿你来~?(昨天你来过吗?)来~。(来过。)
    (3)、“来来”用在句尾,可省用句中的行为动词。如:
    (发现书被撕烂,便问:)这是谁~?!(这是谁撕烂的?!)
    不知道谁~,反正不是我~。(不知道是谁撕烂的,反正不是撕烂的。)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榆阳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阳青云寺
陕北好江南—南泥湾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旧址
榆阳区旅游景点:榆林卫城 榆林秦直道 榆林民居
榆林塔 榆林牌楼 榆林文昌阁
榆林凯歌楼 榆林钟楼 榆林楼阁
榆林庙宇 榆林武学 榆林书院
榆阳区美食 更多
榆阳区美食:杂面抿节
榆阳区美食:皮冻
榆阳区美食:凉面 榆阳区美食:皮冻
榆阳区美食:疙瘩汤 榆阳区美食:炖羊骨
榆阳区美食:杂面抿 榆阳区美食:家常麻
榆阳区美食:圪坨 榆阳区美食:黑愣愣
榆阳区美食:黑粉 榆阳区美食:煎饼
榆阳区特产 更多
榆阳区地方特产:草畜产业
榆阳区玉米
榆阳区地方特产:地 榆阳区地方特产:草
榆阳区玉米 榆阳区小杂粮
榆阳区马铃薯
推荐信息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绥德暖窑习俗
最新更新  
·榆阳区民间民歌民谣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