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祭家神:旧时除元旦祭神外,每月朔望焚香祭家神,叩头礼拜。民国三十年后,逐渐冷淡,此俗遂止。 二、上九日:正月初九日,俗称“上九日”,道教以此日为玉皇大帝诞辰。双溪寺(泰山庙)有盛大庙会,寺僧十余人身穿袈裟,列队上街,敲打僧乐,以净水点洒,谓之“消灾”。建国后此俗废止。1966年8月以“破四旧”为由,捣毁神像,庙宇被拆毁。 三、“刘化真人”庙会:康阜门(土西门,今培新街西口)外有“刘化真人”庙,庙后有刘化墓。民国初年,传说迷信职业者刘化给民间医病有效,人们于墓旁苦连树上披红、焚香,后修成庙宇。远航汉口之商号、船代工也来许愿,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八、九日庙会,白天有几台戏,夜放焰火,万人云集,热闹异常。民国三十八年(1949)四月,庙宇被驻军拆毁。 四、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日称龙抬头,民间农村有炒豆子及苞畚花之俗,意为“嚼虫子”。本县城郊有东西二药王殿庙会,“西殿烧香,东殿逛会”之说已久。初二,全城居民及近郊农户多集中于东药王殿,善男信女前往敬神还愿,多数则是逛会春游。从早到晚,游人不绝。庙前唱戏,四周出售各种食品、用具、玩具、农具,供游人选购。也有赌徒猬集,或醉汉横卧,也有青少年放风筝。二月二过后,春节景象完全消失,春耕生产开始。民国三十八年(1949)后,庙会停止。近年来烧香逛会复萌。 二月十九日观音会,县西区神仙街有庙会。从十八日开始,持续七天,演戏、耍狮子、踩高跷等游艺活动,以摇社火闻名。远近百里均来逛会、烧香。会中农具、耕牛、日常用具、布匹、绸缎、衣物均有出售,尤以农具、耕牛为主。“文化大革命”期间,以破除封建迷信活动为由,强令停止。但农民自发来五里铺街头交易农具、耕牛,仍在二月十九日,今改为物资交流会日期。 五、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日,道教以此日为西王母诞辰,城南香溪洞有盛会,居民三五成群踏青逛会,这里林荫茂密,山谷幽邃,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洞塑像均遭破坏,近年重新整修,建为“香溪公园”,每年春日游人络绎不绝。 六、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日,俗称眼光会,在西郊眼光殿祭祀,善男信女谒庙敬神,布施钱财。庙内备有斋饭,远近香客多提以纸做“眼睛”前往拈香还愿,唱戏一日,观者甚众。此俗抗日战争期间停止。 七、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日,称“乞巧日”,民间有看巧云及七夕牛郎织女渡鹊桥相会的传说。青少年妇女多于晚间在灯前“掐巧”,向织女乞求智巧。取盆水于灯下,投“巧芽”(绿豆芽)于水面,视水底灯影,或散如花、波如云、细如针、粗如槌,以示姑娘之巧。陈设瓜果,捏绣花针对月穿线,以穿入者为巧。谓“家家穿乞巧之针”。此俗于抗日战争初停止。 八、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为追祭先人之日。家家扫墓,也有于路旁焚化纸钱,赈济孤魂野鬼。有信仰者,举办水陆道场,挂帐扬幡做“盂兰会”,诵经“放焰口”,超度亡灵。在汉江河放“河灯”,灯头做成鲜艳彩船或莲花灯,上缀点各式花灯,夜间自上游放下,后数千灯光排列随行,宛如灯链,在江中漂流。民间有抢灯头之习,抢到灯头,送与婚后未育之夫妇,待来年生子后,许放一台河灯。如此循环不已,年年蔚为壮观。此俗在抗日战争时为避敌机夜间空袭而止。每年上坟扫墓及烧野纸习俗,“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1980年后复萌。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