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俗称“打春”,有“新春似大年”之说。清代官府于此日举行隆重祭祀,由兴安府主祭,镇台、县知事陪祭。在春场(今东关外二道牌楼附近)挖好深坑,内放鸡毛,备牛套犁杖,待众人齐集。但见炕内鸡毛微动,即鸣炮、击鼓、奏乐,祭祀官焚香礼拜,观众蜂涌向前,迎春接福。知府执鞭打牛,表示耕耘稼穑,然后游行回府。衙门“头子”用泥做“牧童耕牛”赠人,以示“春早牛肥”、“五谷丰登”;接受者要馈还“红包”,实系巧取钱财。此习在民国七年(1918)废止;“迎春接福”,焚香敬神,还在延续;送“耕牛牧童”延至抗日战争时止。建国后“迎春接福”逐渐停止,近年鸣放鞭炮迎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