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正、二月间,青少年喜放风筝,式样有蜈蚣、七星、八卦、美人、蝴蝶、马褂等,有的还装有弹性皮筋,在空中嗡嗡作响。少女喜踢毽子、抓石子;男孩打陀螺、打鼓棒、捉迷藏等,上述活动1949年后渐少、有的已经绝迹。近年在少年儿童中复现打陀螺,男孩游戏为跳斗鸡、打豆儿,女童跳沙包、跳绳、跳皮筋。农村流行打秋千。 正月十五举办龙灯、狮子、彩船、社火、打灯谜等传统活动。1959年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后虽逐渐恢复,推陈出新,但不如往年普及。端阳龙舟竞渡,热闹异常,1965年后终止。 旧时,夏季乘凉,城镇有说评书、打鼓说书,讲古今、听小曲、戏剧清唱、及劝善等活动,民国年间盛行,抗日战争开始渐衰。农村流行对山歌,唱花鼓词、演皮影戏,遇有节日喜庆,讲究以锣鼓等板乐器打点子、听鼓路相互竞赛。下象棋、丢方、夹五马、围和尚、打戳牌、打麻将等活动比较普遍。 民间喜好的文艺活动还有道情、汉调二簧(汉剧)、八岔等戏剧,乡间兴办“小场子”、“地蹦子”等。民国十七年(1928)有桄桄子(秦腔),二十六年(1937)有京剧,三十四年(1945)有高台曲。京剧和汉剧爱好者,乐于粉墨登场作“票友”。建国后,汉剧传统剧目有发展;“大跃进”以后,不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据舞台,剧团一度停演,近年演出不多,其他戏剧民间时有出珑。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