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时期,男女衣料多为粗布,极少丝织品。乡民中男着自织土布大襟袄,宽裆裤,戴黑色圆顶瓜壳帽,脚穿圆口土布鞋,腰缠土布白腰带;女穿土布宽襟上衣,大腰裤,腿扎绑带,脚穿绣花尖鞋,原上农村妇女喜好用白纱布帕包头。一年四季,一单一棉,皆为土布制作。乡绅、富商及当官人穿戴讲究,男多穿丝绸长袍短褂,戴礼帽;女多穿镶有花边图案的绸缎盖脚裙,且头顶绫罗巾帕,腕带镯子,耳挂环,发插玉簪、凤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服装有所改变,群众衣料多以自织土布与少量机织平布为主。男子上衣为对襟式,下衣为筒裤,脚穿便鞋;女子喜好红袄绿裤。干部、学生、公务人员盛行蓝、灰色“列宁服”,面料多是哔叽、贡呢。60年代后,自织粗布渐为减少,工业棉布及化纤布愈来愈多。条绒、凡立丁、毛哔叽、绦确良、绦纶、晴纶、中长纤维、针织毛衣、绒衣、呢子等布料相继大量上市。城乡人民穿着普遍讲究色泽、质料,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一般城市居民、干部衣着质量高,式样翻新快,农村次之。“文革”时期,一度在青年人中盛行便装、军装。70年代后,农村青年穿胶鞋,塑料底鞋的多,布鞋已不多见;城市青年盛行穿皮鞋、高跟鞋、运动鞋等。冬日,一般内穿棉衣,外套罩衫;少数干部穿呢大衣、皮大衣、皮暖鞋,戴皮暖帽、尼龙手套,内着毛衣、毛裤、线衣、线裤、毛袜、线袜、尼龙袜等。 80年代始,服装色彩,款式愈多,且讲究牛仔裤、健美裤、裙子、连衣裙、套裙,戴手表已普及,佩戴首饰日渐增多。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