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衣食起居 饮食 柞水人民以食玉米、小麦、洋芋为主。多将玉米磨成大小糁子,加上四季豆或小豆在锅内熬煮。小糁子煮熟的称作糊汤;大糁子煮熟的曰糁子米汤。也有利用大糁子加四季豆蒸煮为干饭的,名曰糁子干饭。小麦大都磨成面粉,擀为面条或蒸、烙成馍。蒸的称蒸馍,烙的称烙馍。也有用麦面打面籽、摊煎饼或蒸为面皮的。洋芋较普遍的吃法是刨过皮后,在锅内蒸熟,用木锤打成糍粑,既可甜吃又可成吃,名曰洋芋糍粑。这是历史悠久的粗粮细做的传统食品。此外还有把黄豆做成豆腐、荞麦做成饸饹或包成包子(亦称角子),用以改善生活。 县境有高山、中山、低山之分,长期的习惯是产什么吃什么。高山、中山多食玉米、洋芋、杂粮,低山多食小麦、玉米。古代和民国期间凤镇、石镇、蔡玉窑河岸地种植稻谷,食大米为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稻田多起旱,但逢年过节群众还要买些大米,吃几顿大米干饭。 饮食习惯 春夏秋三季一日三餐,曰早饭、午饭、晚饭。低山地区早饭多在9~10时,午饭多在14~15时,晚饭在天黑后。高中山地区因耕作较远,且要爬山,早饭在天亮时,午饭在12~13时,既可回家用饭,亦可由家人送至地头。晚饭亦在天黑后。 饮食除主食外,还有烧菜。贫穷人家一般是炒一盘洋芋丝或一碗时兴青菜;富户一般是三菜一汤。冬季多吃腌菜、泡菜,吃肉次数较多,但多系自腌腊肉。乾佑、金井两河沿岸人民有吃鱼习惯,但自养鱼较少,多在河中捕捞。 请客 古代和民国时期婚丧大事不论穷富都要宴请客人(客人皆送厚礼)。有发请帖者,也有由主人或门中有威信的人登门邀请。一般是:婚事安排新老亲戚的代表坐上席,并有本族长者或有威望的人作陪(亦坐上席)。婚后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门,娘家设宴招待,女婿坐上席。丧事安排死者娘舅家族坐上席,并由本族长者或其他有威望的人作陪。 其它诸如生孩子(头生子女)过十天、满月、周岁以及老人过生日、盖房上瓦等,均有安排亲属长者坐(或陪)上席的习惯。 酒席 县境流行“三滴水”、“八大碗”、“十三花”等席菜,尤以“十三花”应用较为普遍。此席以肉、鱼、蛋为主,工序复杂、细致、严谨。酒席必用酒,古代和民国时期,多用自酿的玉米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三年困难时期,曾饮用自酿的洋姜、柿子酒。1980年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般农户举办的酒席大都用瓶装好酒。 开席之后,客人互相行令猜拳,除沿用古老的拳令外,还有“砸杠子”、“大压小”、“猜有无”以及其它名目繁多的自创形式。主人(结婚时为新娘新郎)在酒席上必须向客人一一敬酒,以示道谢。并有灌醉几人表示厚实的不良习惯。 饮茶 县境群众有嗜茶习惯,多在工余饭后。一般都是将茶叶放进茶壶或茶怀里,倒上开水,片刻即饮。富人喜用湖茶、紫阳茶;穷人用自采的金银花、山楂叶或竹叶,既解渴又具有清凉、助消化、去油腻的作用。 吸烟 吸烟较为普遍。古代、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期,以旱烟、水烟为主。1980年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吸纸烟者日渐增多。不但有老年、青壮年,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妇女。在大小酒席上烟茶当先,为礼仪之首。农户多种植烟草,供家人吸用。民国期间,官府职员、富户家人吸食鸦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禁绝。 服饰 县境人民服饰朴素大方,做工粗简。 古代,因兴桑养蚕,男女老少着绸衣,除富户妇女外,均无花饰。男人夏季着单袍,冬季为棉袍;头戴多层丝织棉帽,脚穿自制套鞋。妇女夏季多穿裙子和上衣,脚穿绣花鞋,头上挽髻,插簪、夹,戴耳环,并有缠足习惯。 民国期间,农民多穿土布,春夏秋三季为大襟衫子,宽短裤子;冬季穿大襟棉袄、宽短棉裤,腰束腰带,头包毛巾或棉布,脚穿草鞋包毛裹脚。城镇居民春夏秋穿“洋布”长衫,冬季穿棉衣、棉裤,外套长衫,戴大礼帽或有顶小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穿土布者渐少,穿平布、卡叽、化纤织品渐多。衣服形式由大襟转为对襟和中山装。冬季戴棉帽或有沿单帽,脚穿胶底鞋或棉鞋。城镇居民服饰与农民基本相同,惟妇女和姑娘们夏季穿布拉吉和高跟鞋、凉鞋者居多。1985年后,多穿时兴西装。质量、式样有日新月异之势。 居住 古代和民国期间,农民居住多为茅屋、茅庵、石洞,部分地方住石板层、木屋。门喜南开。房屋多在坡畔避河地方建筑,零星散布,大村庄较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住茅屋、茅庵、石洞者渐少,瓦屋渐多。1980年后,农村经济活跃,农民收入增加,盖小楼房者日多。屋前都有大小不等的场面或院子,四周植有桃、杏、梨等果树。1980年后,还栽有名花异草。 礼节 柞水人民热情好客,注重礼节,尊长爱幼,言语温柔平和。 清早在路途遇见熟人、邻居招呼:“你早”;客人来访,先让坐,后以烟茶相待;客人走,送至门外,招呼:“慢走,有空来玩。”对于远道来客,则以上等饭菜招待并留宿。 客人临别时说:“打扰”,并邀请主人:“有空到我家来玩。” 托人办事,一般先说“请”或“麻烦你……”事情办妥以薄礼致谢。 客人来家,除家庭主要成员招呼外,主妇或成年儿女均上前招呼:“××来了。”客人临走时随家庭主要成员送别客人,并说:“下次路过再到屋。” 娱乐 春节至元宵节,喜舞龙灯、跑竹马、玩狮子。少数有条件的地方自排自演戏剧。劳动时喜唱山歌、吆号子;牧牛人常放响鞭;工余时间喜打扑克、行方和玩“狼吃娃”。少年儿童爱跳皮筋,玩“老鹰捉小鸡”。夏季青少年喜在河里游泳。古代和民国期间,姑娘和已婚青年妇女爱唱《十里亭》、《打花手》、《挑郎君》等淫秽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收敛。1980年后,喜看电影、电视、打扑克、打麻将。城镇居民、职工喜打台球。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