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饭 解放前,本县城居民日常饮食镇略高于农村,农村不逢节、不过事很少食肉。中等之家以包谷为主食,麦米很少。穷人则“半年糠菜、半年粮”。即使富家,也是主人及客人吃细粮,下人吃粗粮。中下等人家早餐包谷糁子米汤,午吃包谷面糊涂下杂面(黄豆、小豆、包谷合磨之面),往往以包谷面搅团待客。一般山区人逢年过节才吃大米、麦面,余皆吃薯类、杂粮。深山更以洋芋、包谷为主,以“洋芋糊汤圪塔火,除过神仙就是我”自慰。有的且因高寒,玉米不能熟足,而常年吃“酸浆巴”。 解放后,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有提高。川道地区以细粮为主,山区粗、细粮各半,并有以薯类、杂粮喂猪者。多数家庭柜丰囤满。 吃饭时间:过去多为早9~10时,午14~15时,晚19时许;近年机关、学校多改为早7时、午12时,晚18时。农村亦有相随者。山区做活路远,早饭较早。 农村饭谱
┏━━━━┳━━━━━━━━━━━━━━━━━━━━━┳━━━━━━━━━━━━┓
┃粮 食 ┃ 家 常 饭 ┃ 畋 样 饭 ┃
┣━━━━╋━━━━━━━━━━━━━━━━━━━━━╋━━━━━━━━━━━━┫
┃ ┃面条(宽、窄、中)、拌汤、蒸馍、锅盔、油 ┃饺子、馄饨、扯面、凉皮、┃
┃小 麦 ┃ ┃ ┃
┃ ┃饼、糖饼、花卷、包子。 ┃油条、麻花、煎饼、麻食 ┃
┣━━━━╋━━━━━━━━━━━━━━━━━━━━━╋━━━━━━━━━━━━┫
┃大 米 ┃稀饭、米粥、米饭 ┃粽子、圆宵、甑糕。 ┃
┣━━━━╋━━━━━━━━━━━━━━━━━━━━━╋━━━━━━━━━━━━┫
┃ ┃稀饭(米汤)、糊汤、大糁子粥、糁子干饭、 ┃ ┃
┃包 谷 ┃ ┃发糕、烙饼、鱼鱼。 ┃
┃ ┃糊涂、搅团、削里奇、窝窝头、大糁子酒。 ┃ ┃
┣━━━━╋━━━━━━━━━━━━━━━━━━━━━╋━━━━━━━━━━━━┫
┃小 米 ┃米汤、米粥、米饭、焖饭 ┃粽子。 ┃
┣━━━━╋━━━━━━━━━━━━━━━━━━━━━╋━━━━━━━━━━━━┫
┃荞 麦 ┃面片、角角(似铰子) ┃饸铬、凉粉。 ┃
┣━━━━╋━━━━━━━━━━━━━━━━━━━━━╋━━━━━━━━━━━━┫
┃绿 豆 ┃面条、绿豆米汤。绿豆揽饭。 ┃凉粉。 ┃
┣━━━━╋━━━━━━━━━━━━━━━━━━━━━╋━━━━━━━━━━━━┫
┃小 豆 ┃小豆糊汤、杂面(与黄豆、包谷小麦掺合) ┃豆沙包子。 ┃
┣━━━━╋━━━━━━━━━━━━━━━━━━━━━╋━━━━━━━━━━━━┫
┃黄 豆 ┃黄豆米汤、杂面。 ┃豆浆、豆腐、豆腐脑。 ┃
┣━━━━╋━━━━━━━━━━━━━━━━━━━━━╋━━━━━━━━━━━━┫
┃ ┃米汤、糊汤多煮红苕、洋芋;绿豆、小豆、黄 ┃ ┃
┃备 注 ┃ ┃ ┃
┃ ┃豆多与糁子煮成稀饭。 ┃ ┃
┗━━━━┻━━━━━━━━━━━━━━━━━━━━━┻━━━━━━━━━━━━┛
菜分粗细,粗菜主要是酸菜、腌菜、萝卜、白菜、茄子、豇豆、豆角、韭菜、笋瓜、北瓜、黄瓜、洋芋等;细者为豆腐、豆芽、粉条、莲菜、菜花、大辣子、洋葱、西红柿、芹菜、蘑菇、木耳、黄花、鸡蛋、肉类。近年来,人们生活提高,细菜增加。深山多以树芽为菜(如明叶),下湖人喜食豆丝(豆菜)。 筵席 商贾财主待客不乏山珍海味。一般人家亦有荤、素之分。荤席,喝酒凉盘多为两荤两素,正菜有“十二道小吃子”或“十三花”等名目以肉食为主,蒸、焖、炒兼而有之。素席以白菜、萝卜为主,杂以油炸豆腐、粉条。山区则以烟薰腊肉为主,配以油炸面菜,称“面牛、面虎”。并常以腊肉(切成木梳片状)煮挂面或腊肉煮锅巴待女婿。八十年代以来,筵席渐丰,素席鲜见。下酒菜增至6~8盘,档次亦随之提高。机关、市民和农村富家,待客不乏鸡、鱼、牛、羊、兔、猪等肉,然以猪肉为主,炒菜为主,瘦肉为主。讲求色、味、香、型。食具亦讲求细陶,始用餐纸。待贵客者,则不乏海参、鱿鱼、甲鱼及野味,并杂以传统菜肴,如苜蓿肉、商芝肉等,以熊掌、猴头为最著。 市场风味小吃 绿豆凉粉,凉皮.炒油粉,糟蛋,豆腐脑,油糕,油条,粽子,饴糖,油茶,卤肉夹馍,水煎包子,烙饺,水饺,馄饨,麻花,油酥饼,糖酥饼,沙锅豆腐等。糕点有提糖麻片、什锦南糖、水晶饼,山区有桃核糖、包谷糖、云片糕、回酥、荏子糖等。 饮料 七十年代以前,农村多喝“新花凉水”、白开水。酒以柿子、粮食酒为主。中等以上人家饮茶,特别是下湖人和竹林关人饮茶成癖,宁可不吃肉,不可不饮茶。八十年代后,喝茶普遍成习。小康之家杂以咖啡、汽水、小香槟。果酒、啤酒有渐代白酒之势。筵席少不了丹凤葡萄酒。不仅讲究瓶装,且以酒之好坏,看贫富之别,论好客程度。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