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CHAAD] 相识见面,一般行注目礼、点头礼或无话找话问候一下,便是城里人习惯。过去城里人历来早上见面便问“吃了没有?”70年代后逐渐用“你好!”“早晨好!”代替了。对远道而来或许久不见的人,民国年间行拱手礼,现在行握手礼。传统的习俗是“行客拜坐客”,近年来不多拘泥。 平时,同龄、同辈相好,见面打一掌或开句玩笑,笑骂两句,也是一种招呼方式。这种不像“礼节”的礼节,无论在城乡,无论男女、老少见面时皆可见到。 家中来客首先要上烟、倒茶。民国以前,县城人家中来客,向客人递上“水烟袋”,并燃着“纸媒”。农村多数人家是递上“旱烟袋”、“纸媒筒”。如客人自带有“烟袋”,则是递上一撮烟叶,农村风俗至今如此。国民十几年以后,城市开始吸烟卷,用火柴,但只限于富户、商号。多数人家仍吸水烟。民国三十年(1941)后,纸烟在城镇普及。农村家庭备纸烟多数自己不吸,而用于待客。至60年代初期农村始普及纸烟。 请客,需前一日通知客人,谓之“放信”,次日再正式去请。若临时去请,则视为不恭。坐席俱要论资排辈,主客及尊长必坐上席,下席为陪客。两侧偏席可随便就坐。上席两侧又以左为尊,县城习惯是上下席各坐三人;农村则兴上下席各坐二人,偏席各坐三人。入席遇有尊长,不能自居上席,需向主人说明,征得主人同意可更换位置。上席方位确定,一般是面对大门为上,背对堂为上,面对出菜门者为上。丧席一般不拘此礼。陪客人吃饭,主人务必陪至终席,不可先宾客离席。白河地方无论城乡,席上有人醉酒,主人高兴。 白河传统习惯凡亲朋好友家有婚嫁、丧葬、生日、建房、生子之事必须送礼。 长辈婚嫁,可去帮忙与否不拘。平辈、晚辈结婚俱兴送礼。民国以前,晚辈结婚,拜见长辈时,长辈须给晚辈“拜见钱”,至今依然。 解放前与人祝寿,多送寿联、中堂或水酒、糕点。农村送衣料、鞋袜、活鸡、腊肉。时下兴送烟酒、滋补品、衣料、卧具,乃至家用电器等。 白河不论城乡视建房为百年大计,亲朋必送礼祝贺。农村习惯送粮食、蔬菜、豆腐、腊肉,城关多送烟、酒、现金或室内装饰品。 亲朋家添丁,须送礼。若是女儿生子,娘家要送母鸡、蛋、猪蹄、黄花菜和面饼,旧称“汤饼会”。婴儿满月,要请“满月”客,答谢亲友。 这些风俗、礼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基本淡化或消失。70年代末迅速恢复,而且演变甚繁,时下除婚、丧、嫁、娶、建房、乔迁要请客送礼外,其他如招工、招干、升学、入伍、晋级、提拔、受奖等,俱要送礼放炮,且送礼的档次愈来愈高。更时兴者,年轻人生日也有人送礼拜寿。50年代前,只有年过花甲者才能祝寿,若父母健在,子女年龄大亦不能庆寿。80年代以来,年轻人兴“做九”,即遇“9”的倍数生日时,要庆贺一番。尤对36岁有计较尤盛,定要“做寿”庆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