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歇后语,石泉话叫“攒言子”。它是由前后句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前句,不说后句,故名。前句是比喻,后句是本意。歇后语十分幽默,人们常爱使用。其对话形式如下: 甲:我把你好有一比。 乙:好比何来? 甲:“顶到碓窝子唱戏”。 乙:此话咋讲? 甲:你是“出力不讨好”。 也有将前后两部分,一口说出的。如: 你是“外侄子打舅,六亲不认”。 石泉民间常用的部分歇后语如下: 癞蛤(kê)蟆(mā)吃豇豆——悬吊吊儿。 癞蛤蟆打呵(huō)兴(哈久)——口气大。 蛤蟆咕蚪儿(蝌蚪)撵鸭子——不要命了。 肚里吃了亮火虫(萤火虫)——心里明白。 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狗吃秤砣——铁了心。 茅厕(sí)坎上的石头——又臭又硬。 城墙上的麻雀子——见过大阵仗的(或大市面)。 老鼠子拖扇板——大头子还在后头。 精勾子(光屁股)撵狼——胆大不要脸。 屎巴牛儿(屎壳郎)滚蛋蛋儿——啥货色。 秃子脑壳上的虱子一明摆着的。 旦娃子(旦角)揙袖子——假过场。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核桃心——□zǎng(捶打)到吃。 高梁杆儿搭桥——难过。 半升米下锅——一身(升)都粑(pā)了(浑身无力)。 药铺里的甘草——作冷作热。 扁担无□zhuá(钉钉)——两头失塌。 死人子的眼睛——定了神。 扦担鬼——两头戳。 聋子的耳朵——摆饰。 背着儿媳妇过河——出力不讨好。 水打龙王庙——家鬼闹家神。 荞麦地里的刺玫花——人家不夸自家夸。 贼娃子走了关后门——来不及了。 孔夫子讲话——文诌诌的。 神龛上的磬子——响当当。 狗吃牛屎——只图多。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瓷瓦子包扁食——好吃难消受。 南天门上打伞——都是一路的神仙。 包谷面打搅汤——不□(rǎn)筋(无粘性、莫胡缠)。 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 水面上一棒棰——不深不透。 尿泡打人——痛倒不痛,就是骚气难闻。 城隍庙里的瓜锤——一对儿。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灶司老爷请客——都是自己人。 光和尚剃脑壳——没法(发)。 钟馗老爷开饭店——鬼都不上门。 狗坐轿子——不服人抬举。 乌梢蛇进饭店——常(长)客。 对着镜子作辑——自己恭维自己。 戴着孝帕子拜堂——悲喜交加。 阎王老爷扯谎——哄鬼。 碑子上的文章——实(石)话。 大姑娘做媒——不说自己,光说别人。 大路上打草鞋——有的说短,有的说长。 磨盘上睡觉——想转了。 罗汉请菩萨——客少主人多。 蔑条子穿豆腐——提不得。 外侄子打灯笼——照旧(舅)。 外公死了儿子——没救(舅)了。 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半天云里吹哨呐——唱高调。 又不是“韭菜园子”——由你进,由你出。 床底下的夜壶——□diā(提)上,□diā下。 飞机上挂电壶(热水瓶)——水平(瓶)高。 戴着斗篷亲嘴——差一帽子远。 瞎眼睛狗——认不得人。 三百斤重的野猪——全靠一张嘴。 三十晚上看皇历——年内无日子了。 老鼠子爬秤杆——自称。 黄泥巴糊掉到裤裆里一不是屎也是屎(说不清)。 骷髅子嘴巴里出圣旨——他说了算。 狗撵鸭子——呱呱叫。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