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旬阳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旬阳县服饰习俗(1)

2012-5-26 21:19:2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男 装
    上衣 晚清时,农村人依然习惯穿古式农装便服,布质是自织的家机布,极为粗糙,送染坊用土靛染成青、蓝各色。短衫大袄都用满襟,又名“大襟”,从右腋下偏旁开口,安上布纽。单、棉衣式样都很宽大,棉袄兴长,絮棉装得很厚。春秋季穿夹袄,直至炎夏,田间劳作时还披在肩上遮日,很少穿单衣汗衫。民国以来,农民多半备有专门供出外走亲戚、上事、送礼、送亲时穿的黑大褂子。有的还是在娶亲时缝制的。安铜纽扣,俗名“阿龙带”。稍富之家,冬季只穿上一件小小的连几冬的旧薄袄(连冬袄),或只穿一件薄旧小背褡。男青壮年免不了有时外出行走,很多人便把兽皮披在肩上。官绅大户或知识界人士都穿长袍马褂。袍分皮、棉两种,袍上套的长衫叫袍罩子,一般袍衫俱为深浅灰色,唯少数青年人穿蓝色。布质多为宽细平布,也有绸子的。套在衫子上的马褂,一般为缎质黑色。有羽翎缎、泰西缎、织贡缎等品种。多半褂子上织有大朵圆形万字格图案,称“八团马褂”。春秋季节换上夹袄或单衫,同样也套马褂,即棉袄上套棉褂,夹袄和长衫上套夹马褂。若非官场应酬和参加祭祀礼仪,则穿不带袖子的坎(扛)肩背心,黑色,带有花团,有棉有夹,俗名“袈袈”。一般普通人士出外作客时,穿夹或棉的马褂或袈袈,布料多是织贡呢、哗叽呢等。民国二十年(1931)以后,有少数官绅大户夏季穿宁绸杭纺衫褂。
    裤 无论单裤、夹裤,皆用白布另上裤腰,式样是大裤腰、大裤裆、大裤口,有的裤口宽达一尺五或一尺八,裤筒宽大且短,有的仅盖膝,远视如裙。只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或病残人及儿童才穿棉裤。也有穿棉套裤的,做一对前半边的全部棉裤筒,上端系于腰带上,后边只有两个半截裤筒,露出后臀部分,从后面只能看到里边的衬裤,裤口小以备扎脚,穿脱都不方便。一般青壮年、富者冬季穿夹裤,贫者就穿单裤过冬。
    大腰带 大多是用买的客布(指外来的布)做成,一尺二寸宽,丈余长,至少八尺。农村成年劳动者,除炎夏赤身露体外,凡穿单褂或棉袄,腰间皆围蓝布大腰带,装扮得英武精神,干活愈显利落有劲。老年人的大腰带多为自织的窄带,仅备防风保暖。
    鞋 县境百分之九十多的农民常年穿草鞋。过去城镇商店及旅途小客店中,都挂有草鞋出售,这些草鞋松薄,一般只穿三五天就烂了。而农民自编的草鞋紧且厚实,一双可穿半月左右。不仅田间干活时穿,就连晚上洗脚也另换一双不带泥土的净草鞋靸脚。民国时期,官府衙役下乡向农民索取的费用称“草鞋钱”,足见其时穿草鞋之普遍。布鞋,始为剪子口、盖盖、半截等样式,后改为小圆口,布质为黑细布,也有自织粗布。老年人及儿童冬季穿的棉鞋,是用两块帮子在鞋前合缝处做成皮包的单梁式,鞋头较尖。少数由清代过来的老年人穿的双梁布鞋,鞋头及两侧还绣有云朵花样。很多农民结婚拜花堂时穿过的鞋,直到临终仍象新的,只好作老鞋随尸入殓。民国二十年(1931)后,县城始有人穿西安“鸿安祥”的呢帮响皮底气眼鞋,雨天穿浅腰小圆口胶鞋,以此代替昔日的钉靴油鞋。
    袜 民国时期,绝大多数的庄稼汉穿大布裹脚,用一尺二寸宽、一丈多长的布,由脚掌直包至膝下,如经雨雪天踏湿,可放火炉边烘烤,也有穿手工缝制白布短腰袜的。有些到西安背食盐的人买毛裹脚包缠脚腿。高后山人,多在腿脚上包裹棕片,套上草鞋在雪地行走,有保暖防潮隔湿之效。抗日战争开始后,县城始有机器织袜,农家多用自纺棉线换取成品,从此青年和妇女穿本色线袜者便多了起来,时称长腰线袜为“洋袜子”。
    帽 老年农民多戴自编的麦秆草帽,做工粗劣,有的一戴数年,终年不卸,朽烂变黑,边沿如犬齿。严冬季节,便有人用手巾包头护耳朵的,高后山人以粗蓝布绑扎头部御寒。民国初年,时兴戴黑色缎瓜壳帽,有尖顶、平顶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一些冬闲到西安负贩食盐的人,多半买有棉织的“统统儿”帽,遇冷可放下来护耳朵。
    二、女 装
    [CHAAD]集镇 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依然是古时宽而大的式样,在上衣衬肩至右大襟纽扣边、袖边、裤口上边,都打有一寸多宽的彩色大褊子。后来又改变服装式样为窄而细,大褊也换成各色各样的小褊,民国二十年(1931)后又兴起在衫子上用各色布绺子包边滚棱。在纽拌的周围,用布带挽成各种花朵。布质先是绫罗绸缎,而后变为宽细丝布、哔叽呢、织贡呢等,多由专业手工裁缝一针针缝制而成。青年妇女穿的鞋有小圆口、半截等式样,都绣花。
    乡村 农村的老年妇女,常是穿着自纺自织、久经缝补的蓝衫,衣襟长至盖住前膝后臀,冬天在单衫上套以夹或棉的黑色背褡,胸前整天不离的蓝色大油裙子,缠过的小脚上从早到晚都是鞋上套鞋,鞋帮象草鞋,俗名“套套子”(晚上脱掉鞋和套鞋,上床又穿换脚鞋,以代穿袜及防裹脚布散乱),也有穿满耳草鞋的。走亲戚时,另换上青、蓝或黑色的净衣服,用腿带扎起裤口,头上勒着摺叠约一寸多宽的黑丝帕,显得整洁清素。她们大部分不讲时尚,服装式样色调稳定,常看不惯青年人的奇异打扮。农村的少妇幼女,旧时唯当下乡的货郎上门,才可买得线辫头绳及各色染料,自己动手或到当地染坊煮染衣裤,所染衣料经风化水洗即褪色。民国二十年(1931)后,商店中始有各种花色铜版布出售,抗战开始后货源枯竭。从此,农村人衣服,除少数以土靛染成青、蓝、黑色外,多半用草灰、树叶、果皮染成褐色,冬青枝染绿色。
    三、童 装
    婴儿“洗三”后始穿“毛衫子”,多半由外婆看月子时备送,未出月前常用旧衣包裹,出月后才能穿“花红叶绿”,后腰间系一方块布(巾),叫“抱裙子”,用于防婴儿屎尿弄脏大人衣服。下身穿“连脚裤”(袜腿裤相连,故名),利于取暖,尿湿也便于烘干。棉裤常做两套,备随时替换,直用到时交炎夏或婴儿已学会开步走路时为止。裤的后边裁剪成圆形,让婴儿屁股露在衣外。四五岁以前常是穿着破裆裤(裤裆开缝)。婴儿衣服多为仿僧道大衣领款式。婴儿体弱多睡,故常用风衣小被包严,只露脸部,才不致招风着凉。
    四、发式 首饰
    发式 建国前,婴幼儿的发式有:头额间留髦桃,结小辫,挽髫髻,在头发侧边留偏桃,或将头发分左右剃半留半,名日“狗头”,据说易于抬举。女性的发式几经变化,早先挽攥攥子,扁而大,用网子网住,露攥心,扎缠红绿头绳;后又多半梳辫麻花头,不用攥心,也不用簪,只用叉子别住;民国二十年(1931)后,城镇出现“美龄式”发髻,攥子由脑后落低,大而扁变成小而椭圆,如糖豆包子式样,无攥心,用整网,并在前额上留短缨儿,此发型较新鲜时兴,留传颇广;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由白河而蜀河,又由蜀河而县城,传入梳“蓬蓬儿头”,其式样是在“美龄式”发髻的基础上,将前额短缨上边挑起一股长发,蓬松隆起又卷向耳后,另有一种是挑起一股,不梳莲蓬儿,仅偏梳于一边耳后,用卡针锁住。唯未嫁的闺女,偏梳的发不过耳,剪短垂于右鬓太阳穴边,叫做“刷刷头”。后由女学生起,妇女有人开始剪短发。男性发式,乡间多为光头,唯在外地上学者才讲究发式,发型有平头、分头、偏头、大小圆头、大小背头等。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旬阳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旬阳县旅游景点:旬阳禹穴(女娲洞) 旬阳县旅游景点:孟达墓 旬阳公馆风景区 旬阳羊山生态旅游区
旬河漂流[图] 旬阳红军纪念馆风景区[图] 旬阳太极城太极观
旬阳八卦山旅游风景区[图] 旬阳县红军乡凤凰山景区[图] 旬阳天门山景区[图]
旬阳桐木岩屋寺[图] 旬阳灵崖寺森林公园[图] 旬阳水泉坪农业生态观光园
旬阳赤岩自然风光[图] 旬阳赤岩镇兴平寨[图] 旬阳公馆风景区
旬阳阳山生态旅游区 旬阳县独一无二的天然太极城[图 旬阳县红军烈士纪念碑
旬阳县美食 更多
旬阳县特产 更多
旬阳拐枣
旬阳荷包杏[图]
旬阳鸡血石 旬阳拐枣
旬阳荷包杏[图] 旬阳蚕丝被[图]
旬阳赤岩牛 旬阳县枸树
旬阳县龙须草 旬阳棕片
旬阳青竹 旬阳蚕桑
推荐信息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绥德暖窑习俗
最新更新  
·旬阳县民间出行习俗
·旬阳县民居居住习俗
·旬阳县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习俗
·旬阳县农业习俗
·旬阳县家庭生活习俗
·旬阳县旧时陋习
·旬阳县嫁娶习俗
·旬阳县民间生育习俗
·旬阳县民间丧葬习俗
·旬阳县节日习俗
·旬阳县元宵节习俗
·旬阳县春节习俗
·旬阳县岁时节令习俗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