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解放前,县境内婚俗复杂,男女结婚多数讲门当户对,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川男娶女嫁视为正宗,也有留女招赘者。碑坝区的马元、白玉等乡,“嫁儿留女,娶婿养老”习以为常。各地有贫寒人家先收养幼女在家,到成年时给儿子成婚为媳的婚姻方式,称童养媳,也有纯用金钱购买妇女成婚的。有兄弟中一人早死,其妇不外嫁,改配兄弟,名为“转房”或称“圆房”。绝大多数为一夫一妻,少数为一夫多妻。山区有个别妇女原夫残疾,又收留一个男的共同生活,叫做“招夫养夫”。 婚礼演变,本县较明显。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续修南郑县志》载:“南郑婚礼不全”,缺纳采、亲迎。民国年间,山区与城乡婚俗大体一致,只名目细节有所不同,一般是:第一步男方央媒人向女家提亲;如同意开亲,第二步则是“合婚”,由算命先生合“八字”(合八字,又称合婚,归中国迷信的一种。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四项,各用天干地支中的二字相配,构成八字,叫八字帖,也称庚帖。归俗订婚前,女方庚帖交男家,由阴阳推算男女两命,如相生则可订婚;相克,则不能订婚。 );第三步托媒人转告合婚结果;如果“八字”相合,第四步就是订婚。山区有的在订婚前先有“相亲”一节,要男娃到女娃家“帮忙”,让姑娘家考察其劳动身手和思想性格,被女家“相中”后,才能订婚。订婚时由男娃同母亲、媒人等到女家商谈,双方亲人若无意见,男方即给女方赠送衣料、首饰、现金等礼品,女方亦给男方“打发”鞋袜、枕头和现金,亲事便算定案。直到结婚,每逢节日、丈人生日,未婚女婿都要前去送礼看望。平川在午宴的酒席上趁姑娘出来斟酒的机会,男女双方互相一瞥,就算相了亲。席后,双方亲属背后品评对方人品,如双方满意,即交换礼品,订婚亦即告成。这种订婚如同契约,大多数人均能信守不变;第五步“插花”,又叫“插香”、“送喜贴”、“送期单”。这个仪式,一是向女方送交结婚日期,二是交付聘礼的大部分,如衣料、鞋袜、脂粉、现款等;第六步结婚。结婚前二三日,要给女家交聘礼的余留部分。酒肉、现金,数量通过媒人议定,多少不等。到正式结婚之日,有的由女婿亲迎,有的由女宾代迎。姑娘辞别娘家时,由男方出“祝神”、“离娘”、“上轿”、“押轿”等项礼金,新娘方坐上花轿,在喜乐声中由四人抬至郎家。南山少数新娘不坐花轿,步行时脚缠红布,入洞房后解下来,放在猪牛圈内,象征猪牛兴旺。新娘到家后,由牵亲娘子扶出花轿进洞房,新郎挑去新娘面纱(称“盖头”),饮交怀酒,然后举行“周堂礼”,叫“拜堂”。由礼宾先生主持跪拜礼,受拜者给拜钱。女方送亲的客人将娘家全部嫁妆陈设在香堂前,叫做“摆桌子”(亮箱),同时向新郎交付嫁妆清单、箱柜锁钥匙,并由婆母收点装套。洞房花烛夜,青年亲友要闹房,好事之家有“办花桌”、“闹花堂”的风习,由司仪调遣导演唱歌舞蹈等闹剧或哑剧,逗趣取乐。偶有男女“八字不合”的,在拜堂后,就让新郎头顶铁锅,新娘头顶铜盆,二人相互碰撞,并说“你顶铜盆我顶锅,二人能活一百多”,这是闹洞房的一种特殊形式。次日清晨,娘家亲人用陪嫁的盐菜、果品、糕点等物,分装碗盏摆茶席,招待亲朋百客。新婚次日或第三日,夫妇去娘家省亲,叫做“回门”。另有新婚第四日回娘家耍四天或十天,叫做“住四”、“住十”。[CHAAD] 寡妇改嫁。解放前,人们歧视寡妇,诬蔑为“扫帚星”、“丧门神”,多数被强迫守寡一至三年方能改嫁。改嫁时,多由公婆索价卖人,不作欢送,不得带走财产,只能夜间由买家悄然接走寡妇一人。 民国后期,婚事有所从简,废除孀妻守寡。解放以来,实行新婚姻法,全县彻底废除包办、买卖、多妻、多夫、童养媳等陈腐婚姻制度及繁复的婚礼陋习。现在形成的新婚俗,全县基本一致,大多是通过介绍人引见,初步交谈表态,双方合心互送礼物,初步定点,然后互相往来,进一步了解,确定订婚与结婚。订婚仪式多是女家去男家,男家盛宴招待,后给女方赠送衣物、手表、现金等订婚礼物。有的不需介绍人,完全自由恋爱结婚,但仍有少数父母干涉、包办儿女婚姻等现象。结婚时皆为男方亲迎,少数步行,多数骑自行车相随,个别用汽车迎亲。在迎亲途中,近几年形成一种新形式——新娘手执圆镜一面,据说这是象征花好月圆。以茶会形式举行婚礼仪程,主要是宣读结婚证书和证婚人讲话等项。1985年以来,青年中出现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的新形式。是年1月7日,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民政局等八个单位在新集区委会议室张灯结彩,以茶话会形式为23对青年举办集体婚礼。县委、县政府及区镇领导同志,亲临祝贺,县剧团娃娃班的小演员们也赶去助兴,使参加集体婚礼的男女新人,倍感荣耀和幸福。 嫁妆的变化,过去结婚时新人床上的铺盖,洞房内的木器家俱如桌子、箱子、柜子等原来均由娘家自愿陪送,通叫嫁妆,解放后这一套的绝大部分转由男方备制。婚前有些女家向男家讨价,有的提出高级衣料若干套,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木器家俱若干件。80年代,平川少数人家结婚讲求高档家俱、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等,山区部分地区娘家犹有苛求,亦是一种陋习。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