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父母病危,儿子即告户族、娘舅家,前来看望,安排“后事”。人死后,子女给沐浴、蒙面、移尸到略铺草垫的堂屋一侧,死者足前点一盏昼夜不熄的灯,称“筏灯”,合家穿白戴孝,焚纸哭泣,谓“烧到头纸”。这个过稷叫“小殓”。当天由子女向主要亲属报丧共商安葬事宜。待死者穿上寿衣(老衣)后在堂屋“停草”,然后装棺入殓,设灵堂吊祭。每餐献食、烧纸于蘸盆之内。凡吊客上门,女孝子必哭灵致哀。富户人家多请僧道念经,做道场,有的还请礼宾先生行礼、念祭文,启迪后代子孙。 葬前,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墓穴。起灵时放炮,次子端灵牌,长子顶蘸盆,男孝子执纤,女孝子扶棺,僧道奏乐,亲友随后送灵,沿途撒纸钱,并在十字路口摔碎蘸盆。灵棺入墓穴掩土后,孝子哭号,焚化纸钱、花圈、献菜、奠酒。葬后三日内,孝子去坟地煨火暖墓,继做“七日祭”、“百日祭”、“周年祭”和三周年除服之大祭。 本县旧式葬俗中,特别注重老人在断气后立即用白纸封住家神、门神。发灵时,禁忌将棺材停放在门坎上。对年纪尚幼的孙子、卦女,用孝布系臂,拴在抬棺大杆上,以刀斩断,利于小儿成长。掩埋时,孝子背向墓穴而跪,阴阳先生问“孝家要富、要贵”?孝子必答“富贵双全”,并将后襟接受的五谷杂粮带回家中存放起来,象征日后永不断炊。 天主教、基督教的葬俗独异。主张子女在老人生前多尽孝义,办丧事从简。天主教在出殡前,由神甫及教徒念经、洒圣水。基督教不念经,不举行仪式,只将死者送往坟地埋葬。伊斯兰教要求对死者赤身沐浴,并以白布裹尸,装入经匣,撒香草、香水,并分死者衣物于亲属。出殡前,阿訇念经。到墓地,将尸首从经匣抬出,入坑掩埋,墓冢堆成南北向的驼峰状。丧主三日不起火。一般守坟7天,也有守40天的。后有月祭、40日祭、百日祭、三年祭等。 1949年后丧葬仍沿旧习。干部、职工去世后,亲友多送花圈、幛,臂束黑纱,胸佩白花,举行吊唁和遗体告别仪式。1983年开始推行殡葬改革,火化尸体,保存骨灰盒。但农村及部分城镇居民仍沿用土葬。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