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衣着 辛亥革命以后,本县服饰一改清朝的长袍马褂、剃发留辫的样式。妇女放足,上衣下裤。但在少数地方,有沿用上古的,有承袭清代的,也有仿效西方的。 民国时期,男子夏天上身多穿对门襟汗褂,衣袖有长有短。春秋两季,均着有里有面的夹衣夹裤。冬天贴身穿衬衣式汗褂,外套大襟长袄,有条件的还要罩上一条长衫。也有在腰间束一根腰带,一为保暖,二好别烟袋。下身普遍是大腰棉裤,腰围比人体粗一半以上,穿时打折,用裤带扎紧。 [CHAAD]城镇或乡村一些富裕人家的男子,衣着主要为长衫套马,一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则爱穿学生装。女装除沿用明清的外,大都爱穿袖口、衣边、裤腿经过镶绣了的大襟,大腰衣裤。“五四”以后,旗袍则成了大家闺秀和青年学生的得意服装。乡村妇女普遍能纺会织,衣裳裤褂多系土布。外出串门,特别是有妇女在场的地方,讲究“男不露脐,女不露皮”。别人的新衣多不愿试穿,有“试人新,恼人心”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服饰的追求上,不单为了保暖遮体,而且讲究款式的新颖和色彩的多样化。最突出的变化是以大襟为主的衣衫向着对门襟过度。同时,大腰裤也逐渐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带扣襻西裤。随后又兴起了短大衣,其领宽大,穿着方便舒适。随着毛织、丝织、棉织品大量上市,中山、学生、青年、解放、工作服等男式服装开始增多。女装则盛行列宁服、春秋衫、两用衫、拉链衫、西服以及各式大衣和裙装。“文化大革命”期间,军干服流行,颜色多为黄、灰、黑、蓝,裤腿窄短。7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喇叭裤、牛仔裤,多数则喜欢直筒裤。后来,服装样式趋向多样化,什么套装、套裙、连衣裙、旗袍、港衫、紧身衣、牛仔裤、密马裤、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健美裤、迷彩服、太空服、羽绒衫、猎装、运动服、风衣以及各种针织品应有尽有。男子中穿红带花屡见不鲜,西装革履城乡共睹。 发型 清代,男女均蓄发不剪,特别是女子,都以辫长为荣。男子和未婚女子将头发梳在脑后,辫梢扎上头绳,已婚女子兴盘头并罩上黑色丝网。额前多留几绺头发,名曰“刘海”,俗称“帐帘子”。辛亥革命以后,城镇女子出现剪发。民国时期,通过发型已能辨别女子是否婚配,挽了纂儿(俗称“牛屎巴”)的为已婚,梳成长辫的为未婚。男人剪掉辫子之后,大都剃成了光脑壳,但也有少数留背头、平头、分头的。“文化大革命”后,城镇青年男子多留长发、大鬓角,还有烫发留胡子的。女子发型千姿百态,花样纷呈。菊花式、爆炸式、宫女式、云卷式、长波浪、梭梭头、披肩发等不一而足。农村妇女多为剪发、短辫,烫发的也有。 冠戴 民国期间,小孩冬天戴一种自缝的无沿花帽,上缀铜铃。学生多戴遮阳帽,本县称“凉帽”。城里男子戴帽多是社会地位和职业的反映,官宦士绅戴礼帽,商人戴圆顶小帽,一般市民戴毡帽或瓜皮帽。农民大多光着头,亦有扎头巾的,耕作时戴草帽斗笠。高山长者兴包帕子,就是用白布缠头,最好的为绉纱丝帕。讲究的妇女,头上还要戴上额子,象两尾六、七寸长的鱼,多为黑色,上面绣有花卉图案。民间女子从小兴穿耳孔,以便日后好戴耳环。富户之家的男孩也穿耳孔,但只穿左耳,脖子上戴项圈,手腕上戴镯子。 从20世纪50年代起,除包帕子外,又出现了机制单帽、棉帽和围巾。70年代初,“火车头”帽子一度时兴。近年来,街上流行的多是青春帽、幸子帽、运动帽、太阳帽、鸭舌帽、工人帽、礼帽等。婴儿兴戴一种自制的小白帽,额前绣一红“十”字。纱巾、拉毛围巾、手套则为女子喜爱的饰物。佩耳环、戴戒指以及钻石胸花、领花、项链随处可见,化妆美容已是一种时髦。钻石手表、电子表已成为城乡普遍需求的用物和装饰品。 足饰 脚下的穿着以草鞋、布鞋为主。普通草鞋,又称“边耳草鞋”,轻便防滑,晴雨适宜,是农民下地劳动护足的理想之物。在高寒山区,冬天为脚保暖的主要是棕袜子和满耳草鞋。布鞋有大小口之分,多为黑色,不仅穿着舒适,还是定情或送人的理想佳品。做时有一些忌讳,不能用手指去量鞋底的长短,量了就爱断针;鞋底不能垫花布;给亡人穿的鞋子不纳;哺乳期禁止做鞋;给婴儿送鞋,要搭一顶帽子等。 [CHAAD]妇女和姑娘穿的布鞋,多在前面绣花。童鞋样式最多,上绣虎、猫、狗之类的动物头型,并镶有花边。 在劳动实践中,乡下还出现了一种特有的足饰——裹缠子。它是用巴掌宽的长布条缝制而成,从脚颈处朝上缠裹,纹路整齐,状如盖瓦,最常见的是“人字路”。 从20世纪50年代起,岚皋人脚下的穿着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鞋、网球鞋、绵鱼头等深受欢迎。后来,平跟、坡跟、高跟塑料鞋和皮鞋也普及开来。女性夏天有凉鞋和高跟皮凉鞋,冬天有毛皮鞋、长筒皮靴和健美鞋。男性喜欢三结头、火箭式、翻毛皮鞋。袜子有线袜、尼龙袜、锦伦丝袜和透明长筒丝袜。农村老人喜欢的还是上了袜垫的长线袜。 本县回民平时的服饰与汉族一样,只是在举行宗教活动或过宗教节日时有所不同,男子戴白帽或黑帽,妇女戴黑、白纱盖头,姑娘戴深绿色盖头。回族最喜爱的颜色为绿与白,绿象征着和平,白象征着洁白无瑕。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