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县群众的住宅以窑洞为主,有土窑、接口土窑、石窑、砖窑4种,城镇有少量瓦房。70年代以来,机关、事企业单位开始兴建楼房作办公室或宿舍。 [CHAAD]80年代,人们经济条件普遍好转,城乡修造新住宅者接踵不断。新宅在传统的窑洞形式上多有改进,讲究布局合宜,材料新颖耐用,造型美观,使用舒适方便安全。有的在窑上再建薄壳窑,增加使用面积;有的以玻璃窗取代过去的木格麻纸窗户,增加室内光线。城镇建窑房,往往把两孔并排窑洞隔为4间,分出会客室、卧室、厨房等,并设地下室,作储藏室。院内倒座薄壳窑,夏季做厨房或存放杂物。农村修砖石窑时以3~5孔居多,建围墙、大门、厕所、畜棚,安置石碾石磨,方便生活。米脂人历来把修造住宅看作重大事项,看重宅基地选择。旧时还认为建造与家族贫富、人丁兴衰有关,迷信忌讳颇多。 过去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请阴阳先生“看座宅”,讲求新居座字。动工择“黄道吉日”。铺基下石时,以酒菜招待工匠。俗语讲“会待(客),待匠人,不会待,待丈人(岳父)。”修石窑最重视合龙口。即窑口拱石砌至合拢时,正中先空留。选定“吉日”,正午时分,聚会匠师帮工,主人焚香烧纸,拜天地、土神,敬献油糕、酒食,燃放鞭炮。由匠师头披红布,手撤五谷,口中念念有词,祝祷主人、工匠平安,然后将窑口正中石块砌好,即合了“龙口”,再将历书、红筷、五色线钉于龙口处,窑腿贴吉庆对联。下午不出工,设宴招待工匠。安门窗之日,礼仪同“合龙口”,以酒饭待匠工。农民修窑盖房,互相帮工,管饭不付工钱,自古成风。 新居修造完毕,整齐干燥后择吉日迁入居住,即乔迁,方言叫“兟(音shen)新窑”。主人设酒宴,亲朋好友齐至,赠送挂镜、字画、喜酒祝贺“暖窑”。 旧时代贫富悬殊,居室布置和被褥各家不一。贫苦之家,土炕、席片、破沙毡(25)。大人小孩合用一块破被的事,寻常可见,有褥子的家庭不多。中等人家,多几条毡,几块被褥。富裕人家则丝绸被褥,整炕新绵毡或地毯(26)。50~7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由于经济条件不一,被褥仍有差别。大多数家户一人一被,普遍有褥子。80年代以来,中等以上人家不断添置新被褥,有用有存。生活水平较好的家户使用毛毯、地毯。 (25)沙毡:用山羊毛擀制的黑灰粗毡。 (26)绵毡:绵羊毛制作的细致白色毡。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