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众历来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热情好客,待人以礼。 礼仪 晚辈敬重长辈,同辈人则以礼相见。朋友路人,视其年龄,分别尊称老大爷、老大娘、叔叔、婶婶、阿姨,或大嫂、大姐、同志、朋友等。有事询问,“请”字当先,惯用“打扰您了”、“谢谢”、“对不起”、“很抱歉”等谦恭词语。熟人会面,点头招呼,同龄人习惯用“你好”问候,对年长者则以“您老康健着哩”来祝福。客至出门迎接,开门谦让客人先进,敬茶递烟,礼仪周全。客走出门远送,惯说“慢走”、“再来”。每逢宴席,让客上座。端碗夹菜,先请客人动手;敬酒敬烟,先敬客人,若遇亲朋好友同席而座,往往于酒酣意浓之时,以猜拳行令助兴。 出门访友,讲究“手不空”(即要携带礼物),若逢正月,讲究赏小孩“添精神钱”,登门探病,惯拿好言宽慰病人。逢年过节,须给长辈和友人拜年、贺年、探望,或寒喧几句,或邀集一块聊天,形式不拘。 建国前,有男子焚香盟誓而成“结拜弟兄”、妇女拜“干姊妹”习俗,建国后依稀可见。八十年代始,部分人结帮联群成“哥们弟兄”,危害于世,深为民众痛绝。 送礼 女儿生子,娘家须给产妇“送奶”,诸如小米、挂面、豆面、核桃、鸡蛋等。婴儿穿戴亦有娘家齐备。 嫁女时,亲属要送“添箱礼物”,或衣服,或日用物品。娶媳时,外家须备礼,多为送钱,一般高出姑、姨、伯父,朋友间寻礼则听由自便。 遇有丧事,友人备挽幛、花圈,亲戚备“献饭”。娘家客送女儿布一块,谓“收头布”。 订亲的男女青年,逢清明、除夕要去双方父母家送节,女方携带食品慰劳公婆,男家则要以衣物馈赠。 唱酒曲 县人待客,习惯以盛宴酬宾,每当酒酣意浓时,往往唱酒曲助兴。酒曲内容大多取客套话嬉戏,也有规劝世人内容:“青山年年有,明月照九州,富豪公子江边游,游来游去游不到头。哎,劝老兄,众亲朋,老母亲在世不可远游。”“一亩高粱打八斗,高粱蒸得好烧酒,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出不了酒的够。”此俗古今略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