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器用 新中国成立前,延长日常器具,沿袭传统,简单实用。家户器用,笔、墨、纸、砚称四宝,居室置桌椅小凳,衣柜衣箱,炕上有炕桌、妇女梳妆匣,匣内存放木梳、铜镜、篦子及发鬓首饰。睡土炕,铺苇席,被褥为土布缝制,富裕者铺毡、绒毯。火炉架、筐、篮、簸箕、斗、笸箩、箩子、筛子放室内。蜡台、堂灯、火锅、酒壶为锡制。缸坛、瓮、罐、碗、盘、杯、盏为瓷陶器。铃、镢、镰、斧、铧、钩锥、钯为铁制农具,绳、索、鞦、靽为麻革农具。铣有铁、木制两种。案板为梨木、杜梨木质。笊篱有铜、铁、柳编3种,马勺、勺有铜、铁制两样。筷子多自采绣线菊截成,富裕户才有竹木制红漆筷子。搪瓷、玻璃器皿绝少。夜出多提纸糊灯笼。 新中国成立初,暖水瓶、手电筒、马灯、搪瓷缸、玻璃杯陆续进入农家。七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中档用品开始为农民享用,后成为热门货逐步普及。八十年代,大衣柜、高低柜、小立柜、写字台、沙发、床头柜等,样式时有更新,代替了过去笨重的板柜、箱子。新婚青年多为组合家具,讲究装饰。炕上普及毛毡、毛毯、线毯、床单等。生活用具中的陶器逐渐被搪瓷、塑料制品替代,轻便耐用,卫生美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用电器在城镇开始时兴,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逐渐增多。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