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间体育,历来多为健身和娱乐,种类繁多,有棋类、游泳、划船、拔河、跳绳、放风筝、踢毽子、打秋千、打陀螺、摔跤、爬绳、抵杠子、打界(打石球)、板羽球、刁羊拔腰、踩高跷、玩社火、舞狮、耍龙、抱石头等项目,内容丰富,但竞技水平一般不高,更少参加正式比赛活动。 第一节 棋类 城乡民间棋类,主要是围棋、象棋两类。“丢方”是一种土围棋,出局、竞技与围棋近似。在农村和街道,逢节假日,饭后茶余,村口树下,房檐园边,三五成群进行丢方活动。还有“和尚围庙”、“捉王八”等棋类。这类活动以老年人为多;随着社会进步,中青年多玩象棋、军棋、陆战棋等。 中国象棋在本县流传甚久,城乡老少爱好者甚众,常有父子对弈、爷孙互下的家庭“棋战”。建国前无正式竞赛活动,建国后将象棋列为体育运动正式比赛项目之一。除参加陕西省多次举办的象棋比赛外,县工会举办节日职工象棋赛活动较多,参加者多属机关干部、职工,未能进行全民性象棋竞赛活动。1978年以来,各乡建立文化站,促进了农村象棋活动的发展。1985年在蒲城县举办全省农村象棋邀请赛,本县五里区农民李道海、王治广,恒口区农民李家宽三人组队参赛,获团体第六名,李道海获个人第七名。 第二节 龙舟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阳节,沿汉江群众用划龙舟象征打捞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活动代代相传,发展成龙舟竞赛的水上运动。建国前,每年五月初三至初六连划四日,数十里内的男女老幼观龙舟,有时形成举火夜赛的盛况。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月二日《兴安日报》记载,当年端阳节“竞赛龙舟有十余只,情况激烈,观众如云,河街自西关至小北门,皆为之途塞”。 50年代,除民间自发的龙舟活动外,人民政府还组织群众进行比赛。1958年端阳节,县政府举办规模宏大的“安康龙舟竞赛”。沿安康城江面十余里龙舟竞渡,汉江两岸,观者如林。西安电影制片厂现场拍摄《庆丰收,赛龙舟》的纪录片向全国发行。 龙舟有两类:真龙舟即专门制作供龙舟竞赛的船只,形似黄瓜,雕有龙头、龙尾及鳞甲,每年只在端阳节赛龙舟时使用。这种“真龙”共6条:西泗王庙(水西门)的老金龙、中渡台妁老红龙、小桃园(今地区航运公司一带)的老白龙、中河街的老红龙、竹木行(石堤街)的老青龙、镇江寺(金川街)的老金龙。假龙舟即在竞赛时用航运木船筏子临时用彩布装饰而成,共有8条:按色分老红龙4条(许家台、邓家窑、七里沟、唐套湾);老青龙1条(青山套);老黄龙3条(东泗王庙、老君关、石梯铺)。 此外,县境汉江沿岸的流水店、岚河口,每年也举行龙舟赛。 第三节 游泳 沿汉江水势平缓河段,宜于民众畅游。盛夏是青少年嬉水、扎猛子(潜游)、打水仗、捉水迷、抓鱼虾的大好季节。有狗爬式、鸭式、猪拱式、蛤蟆式以及踩水、仰伴蹬和量水(似现在自由泳)等。 建国后,政府提倡畅游活动,五次组织规模较大的横渡汉江活动。1964年夏千人横渡汉江,地、县领导与民同游。1976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十周年,本县组织军民3000人畅游汉江。起点在邓家窑岩头,终点大桥头,游程约3000米;驻军、民兵还表演了武装泅渡。 其它民间体育活动,尚有秋千、社火、踩高跷、耍龙、舞狮子、跑竹马等,多在春节期间举行;放风筝、打界(石球)、拔腰等多见于青少年。活动面较广,均不进行比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