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周至山区农民,以玉米、洋芋、豆类为主食,1日3餐,浆水菜多,调料少。 平原以小麦、玉米为主,辅以大米及杂粮。早、晚吃玉米糁子和馍,中午吃面条或玉米面搅团。特别喜食面条。特点:大面宽薄臊子鲜,油泼辣子醋调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与以前无大差异。1958年“大跃进”,社员一律上公共食堂吃饭,“左”的思想导致粮食紧张,食堂停办后的3年内,人们挖野菜,吃玉米芯(砸碎筛过)、油渣、玉米皮、麸皮、谷糠。“文化大革命”中,终年以玉米为主,吃玉米发糕(俗称黄黄馍)、搅团、糁子。1979年后,土地承包到户,家家有余粮,主食小麦,调剂以玉米、大米。面食为主,蔬菜花样多。逢年过节,农忙或待客炒菜、炒鸡蛋、烙油馍、炸油饼、摊煎饼、吃臊子面、包饺子、包子、蒸面皮、扯面。宴席分4菜1汤,8大碗,零上席,13花菜。现多炒菜。有12、14、16、24盘,汤菜相间。主食为馍、米饭。酒也由散酒发展为瓶装酒,白酒果酒啤酒富家全上。东乡多饮黄酒稠酒。 用水 过去乡村人吃井水,沿山沿河多吃泉水或河水。有些河水缺碘,长期饮用,易患甲状腺肿大。个别村庄饮用广济渠水,发病率36~40%。70年代后,城镇农村逐渐引用自来水。水位较高的西宝公路以北的村庄,多使用手压水井。1982年甲状腺肿大下降到9.3%。 衣 旧时,男穿长裤短褂布袜、猫儿头鞋,用土布制作。女穿大襟袄,戴首饰耳环银镯,穿绣花鞋。衣服以黑色为主,青年妇女和小孩可服用七彩服色。民国初,兴宽大短上下两截服装,后变窄。妇女在出嫁或走亲戚时穿彩裙。姑娘红袄绿裤,小儿戴虎头、猫娃帽,内穿拥肚,外穿花衣服,花棉袄,脚穿猫娃鞋。官僚或书生,戴礼帽,穿长袍,后改中山装,公干服。富家冬皮衣皮褂,夏绸缎衣衫,春秋平布外套,颜色夏白冬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男人上衣为对襟式,妇女为大襟式,年轻妇女喜穿红袄绿裤。学生喜欢列宁服,工人干部盛行中山装、红卫服。土布为主,机织布为辅。50年代末60年代初,逢年过节,农家多为姑娘,儿童,学生买机织布做新衣。“文化大革命”中,全民皆兵,年轻人狂热追求草绿色军服或警蓝服,流行蓝、灰、黑3色服装。 70年代化纤、丝绸、混纺、毛料等相继上市,服装式样翻新,追求美观大方。男性常穿中山装、红卫服、西服、军干服、青年服、毛衣、线衣、秋衣。妇女服式多变。80年代男着中山装、夹克、西服,布料讲究挺脱,颜色有黑、灰、蓝、棕或杂色。城镇妇女,闻时髦而动,衣服尽量衬托身姿,皮鞋的跟儿由大而平、变成小而高。夏季盛行裙装,式样由长而宽,变为短而窄。近几年流行弹力长筒袜。乡村妇女也受到感染,高跟鞋,时兴衣式,裙子五彩纷呈。农村老人则固守成俗,城镇中老年却变化很大。 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沿台原贫穷人家住窑洞,平原贫困户住草棚。少数较富裕人家盖土木结构砖瓦房,院盖偏厦,前修门楼,炕灶相连。富家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沿轴线构成组群,由门楼,照壁、前房、厦房、后房等分成不同功能的区域,建筑为砖木结构。雕门刻窗使脊兽,布局严谨,气势壮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建南北向独院土木瓦房,草棚绝迹,窑洞废弃。80年代,农村新盖的多是砖木大瓦房,砖围墙,高门楼,大门,大玻璃窗。屋内高敞亮堂。县城居民多盖2层楼,内外装饰一新,堂皇实用。 50~70年代主要建筑土木结构,外内粉白即可。80年代初砖木结构,中期砖混结构,后期至90年代初富户建房为框架结构;外装修经历了清水墙、水泥拉毛、水刷石、贴瓷片或石材的阶段。房屋由平面向空间发展,有建3层4层者。家具有捷克式、仿古式、板式、流行式等种。流行家用品60~70年代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80年为电视机、煤气灶、组合音响、摩托车、录像机、电冰箱、淋浴器、抽油烟机、吸尘器等。 过去建房要请阴阳先生看庄基地、破木和立木日子,敬诸神,建成后要烘房,唱小戏;图热闹。60年代后庄基统一规划,但破木立木仍要择吉日。在农村乔迁当日,主人做一大锅面,请东邻西舍吃,称入烟。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穷人出门凭步行,遇紧事骑牲口。富豪人家出远门骑马乘车。1948年哑柏出现全县第1辆自行车。1960年西宝公路横贯周至,1972年周至通往普集火车站的渭河大桥建成,1973年周城公路通车。70年代县内村村通大路,四通八达。50年代初,自行车屈指可数。60年代初,工作干部部分人使用自行车。70年代自行车基本普及。80年代家家皆有,有些家会骑者每人1辆。农村多骑加重型,既是交通工具,又是运输工具。干部职工居民多骑轻便型。80年代初,有些先富起来的工商户,使用摩托车。先为国产,后以进口的日本车为多。 60年代初,西宝公路日行公共汽车三五趟,今私营公共车、小轿车、面包车、三轮摩托与国营客运公司车辆,加入公路车流,公共车约半小时1趟。五六十年代,全县仅有1辆吉普车。今全县各单位基本有1辆或几辆吉普车或小车,个别富户也购置吉普车、小轿车、小面包车或客货2用车。农村4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村村有,日日机声隆隆。 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家用具为瓦瓮、瓦盆、瓦罐、小瓷碗、深老碗、墩墩碗、大老碗、小木碗,生铁大凡锅、二凡锅、小凡锅、瓢锅、小锅,桐木风箱,桃梨杏柿等木案板。竹编馍笼、笊篱、箸笼罐;装衣服用老式板柜、箱子,柜靠炕,上架数层架板,放零碎杂物,箱子架在炕上,梳妆匣放在柜子上。周至人喜欢坐炕,睡炕,来人请上炕,盘腿对坐或半躺攀谈,特别亲切。厅堂处置放大方桌,两旁太师椅1对,用以接待客人或供奉先祖。照明点清油灯或煤油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搪瓷盆、碗和钟表、手电、暖水瓶进入农家。60年代,电灯、自行车迅速普及,手表、缝纫机为富裕家所拥有,塑料盆、铝制锅在农家常见。70年代末,新婚洞房讲究床头、沙发、写字台、折迭桌椅、小立柜、高低柜、大衣柜。80年代小鼓风机、收音机、收录机、洗衣机、电风扇、黑白电视、彩色电视进入农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