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居民在家男的多穿对襟短服,女的多穿大襟短服。出门拜客赴会,男的多穿长袍,也有在长袍外再加马褂的,女的多数加穿嵌彩边或绣花长裙子。民国9年(1920)以后,中山装、西装、旗袍逐渐推广,但男子礼服仍为“长袍马褂”加戴礼帽。女子礼服多为旗袍,或在其外加开襟短装外套,衣领从高领改向低领。民国19年(1930)以后,男子服装以中山装、西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民国29年(1940)以后,妇女一度盛行“姊妹短装”。整个民国时期,女性服装主色调为红、绿两色,男性为黑、白两色。 建国后,西装和旗袍很快被废弃,中山装和列宁服成为辖区男女服装的主流。此间,1953年前后曾流行了一阵“苏联大花布”,男的穿大花布衬衫,女的穿大花布连衣裙,时称“布拉吉”。到60年代中后期,军服(红卫服)衣裤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服装,颜色以草绿为主流,杂以蓝、灰等其他颜色。从50年代至70年代末,服装色调以灰、蓝、草绿为主色,次之为白色。1985年以后,西装又复流行,茄克衫、蝙蝠衫、牛仔裤、文化衫及套装已普及整个社会,且花色及面料极为丰富多样。西装彻底取代了传统的中山装和红卫服。女性裙装的款式和花色更是变化莫测,并由青年女性向中老年妇女延伸。进入90年代,服装变化尤为迅速,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款式更新越来越快,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并向多元化、个性化、时装化、高档化发展。穿着讲究色彩、款式,追求名牌、高档。性别、年龄间的色彩、款式界限淡化。此间,除军队、公安、铁路等原有专业服装外,税务、司法、工商等从事公务的行业也有了统一的制服。非公务单位的工厂、商店、学校广泛的出现了厂服、店服和校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