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居处 建国前,境域山东住户住房多是用3、5、7根木椽盖起的土墙草棚。靠石川河沿岸和荆原南坡的贫困人家,大多数住的是土窑洞或地窑。本地的农户,多建土木结构厦子房(也称厢房)。有钱有势大户人家,盖的是砖木结构的前门房、后上房、两边是厢房,组成对峙檐的“四合院”,门前多有青石雕刻的门墩石、拴马桩。 建国后,50、60年代,山东庄各户已把草棚改造成“瓦接檐”;70年代又盖起砖木结构的大瓦房。改革开放后,在农村渐渐兴起盖平房并拉廊,装有大玻璃窗,宽敞明亮。90年代,靠城区的村子,盖起门面房,大多出租给在城区做生意的外来户。城外许多农民还在城区购买带水电的单元房居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城区职工大多数住的是低矮的平房,有的家庭是两、三代人共居一室。90年代,区属与驻区单位职工,大部分搬进新盖的、有暖气、煤气、有闭路电视,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化的住宅楼房。室内装修新颖、朴实,大彩电、电脑、VCD、家庭影院已进入一些人的居室,电话普及率达98%。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