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阎良区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阎良区服饰习俗

2011-8-19 17:16:16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服饰
    民国初年,男人多着长袍短褂,女人多穿大襟衣衫,盖脚裙子,衣裙皆绣有长边图案。家境较富有者,女人带各种不同质量的手镯、耳环、穿绣花鞋。民国20年(1931),境域人着装与全国各地风俗习惯基本相同,男为上下两截装,先兴宽大短,后穿窄小长;妇女上衣长而宽大,均有扎裤腿习惯,逢年过节出门走亲戚时,才穿上裙子做为礼服。商贾穿长袍、戴瓜皮帽(形似西瓜皮而得名);读书人和在外干公事的人,则穿长袍戴礼帽。男女小孩多带裹肚、项圈、穿猫娃鞋。富商人家讲究带金、银戒子,夏穿丝绸衣裤,冬穿二毛子羊皮或狐皮大袄。贫穷人家,全年只有一单一棉,皆为自织自缝的土布衣服(也称老粗布)。
    抗战前几年,开始有人穿中山装、旗袍;抗战中期,兴起大织布机,所织白平布(当时称洋布)、花格呢成为人们做衣服主要面料。
    建国前夕,京广面料的夏布、阴丹士林和纯蓝布在境内风靡一时;呢绒、哔叽和绸缎则是做西装、旗袍的主要面料。中小学生多穿童子军服和学生服。
    建国后,境内人民群众衣着变化很大。起初,女穿阴丹士林大襟衫、黑洋布宽短裤、金黄色长筒袜、黑色方口偏带鞋。50、60年代,中山服、列宁服较为普遍。当时,兴各种条绒(也称灯芯绒),男女青年能穿上条绒衣服,即被认为是赶时髦。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每人每年只发数尺布票,给穿衣带来较大困难,所以衣着不太讲究。“文化大革命”时期,男女青年穿黄军服、戴黄军帽成为时代的标志,革命的象征。70、80年代,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阎良已成为中外有名的飞机城,人们衣服式样、花色、种类越来越多,市面上最流行的布料是凡尼丁、的确良,干部、工人、农民,讲究穿兰凡尼丁裤子,灰的确良衫子,丝绸、混纺、毛料等广为所用。90年代,人们衣着面料档次越来越高,式样讲究,时装种类繁多,花色品种更是举不胜举。工商、税务、邮电、银行、铁路、公安、土地、治安等部门和单位都有标志服;经商的老板,公司的经理,各级党政干部以及广大工人、中小学教师也多穿西服、打领带;在中青年女性中多兴戴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男性中穿皮鞋、皮加克、皮大衣已很盛行。

编辑:秦人
阎良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
阎良区古栎阳城遗址 阎良荆山后土庙 娘娘庙 阎良汉太上皇陵(万年陵)
阎良公园 阎良荆山塬 阎良二龙口水库
阎良区武屯镇商鞅广场 中国航空城——阎良 阎良区寺院、祠庙
阎良区畤、道观(殿) 阎良区川心堡墓群 阎良区张寿亭墓
阎良区武宪哲墓 阎良区武之望墓 阎良区关山汉墓
阎良区美食 更多
阎良区美食:牛羊肉泡馍
阎良区美食:肉夹馍
阎良区美食:肉夹馍 阎良区美食:牛羊肉
阎良区特产 更多
阎良甜瓜
阎良甜瓜
推荐信息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绥德暖窑习俗
最新更新  
·阎良区方言特点
·阎良区宗教宗教信仰习俗
·阎良区饮食习俗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