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饮食 建国前,境域人以食小麦、谷糜为主,兼食豆类杂粮。每日早、午、晚三餐。早晨小米或玉米稀饭、蒸馍、咸菜、辣子;中午多吃面条;晚饭称“喝汤”,一般为稀饭、蒸馍夹辣子、咸菜。较富有的人家,吃饭时讲究高桌子(方桌),靠背椅子,每顿饭有4个小菜碟,主杂粮搭配,多有酒肉。 建国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基本上改变了蒸馍夹辣子,喝稀饭佐以咸菜的吃饭习惯。 60年代初期,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境域供应粮的标准从原来月30斤降为28.50斤,粗细粮比例为6∶4,食油每人每月仅有2两,此时实行“低标准,瓜菜代”,人民生活比较艰苦。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富民政策,人民全年以白米细面为主,烙锅盔、炸油饼、包饺子、蒸大米饭、炒肉菜已成家常便饭;家里来客人,立即炒几盘好菜,带上好酒、烟茶热情招待,在各家各户已成定俗。 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有更大的改善和提高。牛、羊、鸡、鱼等肉食已进入千家万户;瓜、果、桃、梨等是人们自食或招待客人的必备食品。 现在,城内上等级的宾馆、招待所、饭店已有十多家;大中型饭馆、晚上夜市的小吃摊点,布满大街小巷。牛羊肉泡馍、各种水饺、牛肉拉面、火锅、米线、烤肉串等,花样多,味道可口,人们就餐十分方便。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