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古代及民国时期今雁塔辖区农家儿女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合,依照六祀(问名、纳吉、纳彩、纳成、请期、迎亲)规定,循序进行,婚娶完毕,为“六礼告成”。 男女到婚嫁年龄(一般男18~20岁,女16~18岁)由父母托亲友给子女说媒,对提亲媒人要热情招待,有“是媒不是媒,先吃七八回”的乡俗。提亲后经送庚帖、合婚、背见后,如双方同意,即举行订婚仪式。由男方向女方送小四色(鞋袜、衣料、化妆品等四件小礼品)为初定,然后送聘金、衣物、衣料等过大礼。由男方提出结婚吉日,双方商定同意后迎娶。女方结婚前一日宴请亲友叫“斟盅”,由本族长辈和与女儿相好姊妹参加,以示送别。下午亮嫁妆,由男方派人用鼓乐、什盒将嫁妆抬回。结婚当天男方迎亲鼓乐、花轿、车辆黎明即起,于日出前赶至女家门口,9时前将新娘娶回。女着凤冠霞帔,红袄绿裙,男穿长袍马褂,披红插花,下轿入堂后三拜九叩,先拜天地,后拜祖先、父母,新郎新娘互拜,礼毕送入洞房,由男方宴请宾客,新郎新娘为父母、长辈、媒人和亲友敬酒。晚上耍媳妇,又称闹房,连续羔晚,有三日内耍媳妇不分大小的习俗。婚后第二天女方伯父或叔父到男家看女,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女方家拜亲称回门,三日后到媒人家谢媒,十日新媳妇回娘家小住称“拧十”,婚后第二月回娘家住对月。 解放后,贯彻执行婚姻法,废除早婚、包办买卖婚姻和童养媳、纳妾等陋习,对嫁娶的繁琐仪式进行改革。男女婚事双方自愿,虽有介绍人牵线,但必须由男女双方自己作主。以后,经劳动、学习等社会活动接触,自由恋爱成婚的比例逐年增多,经人介绍成婚的相应减少。废除买卖婚姻后,改送彩礼为买生活用具、生产用具、互送学习书籍、互学生产技术、互相合作搞经济开发、同走生产致富道路。结婚改两家喜事两天办为两家喜事一天办,省去了女家先一天“斟盅”待客、亮嫁妆等习俗。结婚程序改花轿鼓乐迎娶为50年代坐马车,60年代坐拖拉机,70年代坐大卡车,80年代后坐小轿车。结婚仪式改拜天地为新婚典礼,废弃洞房新郎给新娘“跷尿臊”、耍媳妇时言行粗鲁等习俗。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