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本县城乡的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旧时,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庭院,布置内室,谓之“扫舍”。三十日,除药铺外,百业封门,户户贴春联,是晚称为“除夕”。到时,合家团聚,包饺子。同时,献饭祭祖、焚香“祀神”。初一黎明,男女老少,更换新衣,鸣炮迎春;先给祖宗烧香,再给长辈“磕头”;长辈为了表示关怀,给年龄小的晚辈送压岁钱。邻里之间少者相伴。上门为各家长辈“拜年”(俗称磕头)。接着,家家户户吃饺子。此后,锣鼓喧天,演戏、耍社火、扭秧歌,直至正月十五。 建国后,为欢渡春节,广大农村和城镇机关在普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同时,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年货、家具、衣料。除夕,依然贴对联、包饺子、放花炮、张灯结彩,但废除了烧香焚表、敬神祭祖、终夜守岁之习。大年初一,乡友邻舍登门拜望、老少见面,互致问候;师生师徒多以年画、贺年片相赠;当地政府、驻军、人民团体、农村普遍举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青年男女开展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活动;共青团、少先队也组织青少年为烈军属、“五保户”担水、扫地。正月初二后,人们携带糕点、罐头等礼物,走亲访友,谓之“出年门”。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