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日 春节 俗称阴历年,是乡民最隆重的节日。腊月十五日后,就忙做新衣、购年货、写春联、扫尘、剪窗花、买年画、吊酒、熬糖,外居职工、农民,在腊月三十前均赶回家团聚。大年三十日上午,家家贴对联、挂灯笼。除夕之夜明灯高照,炭火通红,铺桌烫酒,阖家团年。饭菜力求丰盛,以示年丰岁余。餐后一同“守岁”(彻夜不眠),表露对旧岁最后一晚时光的珍惜。凌晨鞭炮齐鸣(俗称”出天星”),象征新年伊始的吉利。正月初一,男女衣着更新,少者给长辈拜年,长者赏给钱钞以作“压岁”。正月初二开始拜亲访友,初五在家聚餐,以庆余年。整个春节,忌讳讲不吉利话。从初一到初十,乡民有“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之说,这是一种按天气好坏来定吉凶的迷信观念。如初一管鸡,天气晴朗,预示全年鸡鸭成群,阴天多雨,必遭鸡瘟。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观念逐步改变。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上元节。从正月十二开始,形彩各异的花灯悬挂在住户大门。在元宵节晚,花灯齐明,相映成趣,人常言“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城乡盛行玩龙灯、跑彩船、踩高跷、走竹马、抬社火、耍狮子。1978年后,文化单位在县城组织灯展和灯迷晚会。 端阳节 农历五月五日称端阳节,也称端午。家家门首插蒲艾,饮雄黄酒(有毒,现不饮),并给小孩耳鼻抹雄黄,用以驱毒虫,免疫病。这天小孩都穿花花绿绿的新衣裳,佩戴各式各样用丝绸花线制做的内装香料的香包。集镇皆吃粽子、油糕,备酒肴。天贶节农历六月六日,家家翻晒各类衣服、书籍,免虫蛀。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家家备酒肴,庆丰收。晚上在庭院摆设糖果、月饼,阖家赏月。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有登高观景之习,今以改善生活为主。 腊八节 腊月初八日,家家将各种豆类、蔬菜、米、肉类等合煮,称腊八粥。农家有在此日做豆酱之习。 小年 “本地人”在腊月二十三,“夏湖人”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送“灶君”。解放前有“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满工”之说。在外干活的人此日后要赶回家过年。回族除和汉族同度上述各种节日外,还有本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二、礼俗 镇安人向来淳朴勤劳,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人常说:“娶媳盖房全靠乡亲帮忙”。凡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均礼尚往来。其礼仪有: 婚礼 男女结婚,亲朋好友送热水瓶、镜子、床单、毛巾被、毛毯、衣物、烟酒、糕点、家具、现金等以示庆贺,男女双方盛备酒席,热情招待来宾,以示谢意。 盖房礼 逢人盖房,乡亲邻里鼎力相助。新房上梁时,贴对联,放鞭炮;落成之日,众人以烟酒、蔬菜、粮食、现金相贺,主人盛宴款待。 杂礼 农家在新粮收获后,做馍互送,称“尝新”;逢年过节互送烟酒、糕点。特别是正月,农村各家轮流请客吃“筵席”,称“请春客”。
编辑:秦人
|